时政聚焦:拉低中国经济的三大元凶

中国经济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综合多家机构预测,4月份CPI增速有望反弹,央行未来可能继续降准降息,维持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 

  国联证券研报分析称,预测4月份CPI同比增速会有较大概率反弹,PPI跌幅可能再次扩大。 
 
  拉低中国经济的三大元凶 
 
  经济学家赵晓认为拉低中国经济的元凶主要有三: 
 
  一是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提前结束,人口负债提前到来,劳动力提前10年到达顶点。由于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放缓和减少,产业成本急剧上升,出口竞争力大幅度下降。我们的国家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学家公认的日本经济崩溃的大背景。 
 
  二是高企的经营成本。高成本有三,一是政务成本,我们的税负痛苦指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二是土地成本和劳工成本的上升;第三就是金融成本。这就是为何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减少行政审批,为小微企业减负,出台各种减免税措施的原因。 
 
  三是资本外逃。我们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共同富裕。但中国的问题在于,先富群体并未带动共富,而是正在上演“集体大逃亡”。2012年,约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自己正在考虑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超高净值人群中该比例超过70%。 
 
  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回升? 
 
  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回升?何时会出现积极的变化?两个问题重复是吗?不是。商业见地网专栏作家钮文新认为,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不一定说明积极变化,因为它可能是政府托举的结果;而真正意义上的积极变化应当是经济恢复主动性(内生性)增长,也就是民间投资开始正增长。 
 
  那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作者认为,如果当前政策持续,金融运营更多地倾斜于资本形成,那么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积极变化”。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积极变化,中国股票市场一年来的积极状态功不可没。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中国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总额很可能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因为,中国股权融资已经进入黄金期,而一季度仅仅是个开始。如果再加上金融机构的融资,势必将更多地释放中国经济潜能。在需求政策的激励之下,改革所应当焕发出的主动性(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供给动力)将被有效释放,而致使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要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近来国际社会不断有人唱衰中国经济,抛出了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停滞论,甚至说2016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梦魇。但结合我国的分析结果与中国国情完全不符。这也让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再次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具体来讲,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2012年至2014年,经济波动幅度只有0.3个百分点,呈现出超强的稳定性。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因为中国有庞大的体量,而且各地区之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二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经济增长的成长性。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中的稳定。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但依然有着强大的成长性,仍然具备充足的经济增长动力。因为,第一,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第二,投资需求将持续增长。旺盛的投资需求来自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尚未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量投资。第三,创新将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将进一步释放出创新活力,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无尽的空间。 
 
  三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国民经济的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充分的活力,而活力的标志之一就是市场主体的数量是否呈现较快增长。只有在国民具有创新创造精神、利润率较高、创业门槛较低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 
 
  四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经济结构持续改善。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比例关系更趋合理,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特别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互联网+”正在成为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然,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并不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没有矛盾和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的道路上无不充满着矛盾和风险。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不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矛盾和问题,而在于我们敢于正视问题,有能力和信心化解矛盾。

[时间:2015-05-11  来源:中金在线]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