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潜心宣纸生产 改进宣纸制造技术

宣纸制造技术

  乾隆贡宣、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宣、香港回归纪念宣……这些珍贵的宣纸都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成品率为100%。

  周东红是一名普通的造纸工人,他与宣纸的感情要从30年前说起。1985年,18岁的周东红开始造纸,“舅舅在造纸厂工作,我经常看他们造纸。”周东红坦言,造纸工作确实辛苦,当时选择从业,主要为了补贴家用,结果一干就是30年。“捞纸要保证纸质厚薄一致。”周东红告诉记者,捞、晒、剪是宣纸制造的最后三道工序,其中捞纸是最重要的一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认真的态度,周东红至今保持产品成品100%的记录。

  娴熟的技艺并非一日练成,周东红每天在捞纸岗位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手常年要泡在水里,冬天会生冻疮,但在他看来,宣纸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祖宗传下的技艺不能丢。

  30年里,周东红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传统技艺,一边摸索、改进造纸技术。“芒杆是捞纸的重要工具,但非常容易烂,影响产品质量。”周东红尝试以塑料代替芒杆,获得成功。他还为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献计献策,先后培养了20余名技术骨干,为宣纸技艺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时间:2015-05-05  来源:安徽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