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读书日到全民阅读周,上周,致远君听过最多的词就是“读书“两个字,书虫们说阅读是生命的一部分,一日或一周读书都是扯淡;文艺青年们都跑去连夜读诗,或者借这天来向阅读致敬;当然如果你恰巧在西班牙,还会邂逅一场交换书与玫瑰花的浪漫故事。
据说,为了让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亚历山大图书馆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历代国王都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一个图书馆的丰富阅历要经历世世代代,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阅读却开始成为最便捷的事情。
刚过去的一周,致远的春季巡礼也继续在百城里播种,南至成都北至大连,我们走进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里,为各大行业阐释如何借助协同,来驱动互联网+工作的革命走向现实。而这次,我们的话题也离不开阅读,但我们更想就出版业说点儿什么,它一直为我们的阅读提供途径,而现在,它却是“互联网+”浪潮里,最需要自救的一个。
出版业:离“互联网+“有多远
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就不只是纸质书刊,技术的革新、网络的发达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来获得信息。但对于出版业,这个信息的集合、发出者来说,却处在最混沌的数字阅读时代。
移动互联网下碎片化阅读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让纸质阅读变成了补充碎片时间的移动阅读,出版业的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中国的纸媒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整合与变革。创刊近15年的《新闻晚报》在2014年元旦后关门,《国际金融报》宣布改回周报,《中国经营报》和《新京报》等媒体启动内部改革。最近还有媒体报道《环球企业家》杂志或进入清算。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报刊广告市场同比下滑了7.9%。
缺少“用户至上”思维
出版行业给自己的定位更多的还是传道授业者,运营思维并没有进行“互联网+”,只有“读者”而没有“用户”。
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提到:“以前你把东西忽悠出去,让客户购买了就达到目的了。现在则不同,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人,但他们未必向你付费。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你恨不得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每天都让用户感知到你的存在,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 而出版社的症结正在于缺乏和读者的互动。
行业内部管理僵化
和一些传统行业一样,出版行业内部,在管理、流程和方式上也常被认为传统、死板。有的大型出版集团,众多出版社和二级公司分布在外地,通知送达非常困难。建设办公系统之前公文以快递发送为主一份文件收发回复需要两周时间。办公室专门安排有专人全职处理公文打印和邮寄,打印机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离职率居高不下
出版行业薪酬不高致使编辑离职率居高不下,据新浪报道:“2011年出版行业主动离职率中位值达到15.8%,处于全行业中位以上。但图书编辑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其所编图书的销量,而在纸质图书销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要想让编辑薪酬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协同理念孕育新智慧
对于数字阅读领域,BAT早有动作:2013年年末,百度推出旗下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2014年9月,阿里牵手长江传媒一起“玩耍”数字阅读;今年年初,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宣布联合对方成立新公司“阅文集团”。
互联网巨头们猛地一翻身,好像把出版业又推到了互联网+的风口。而传统出版业自身,也需要借着“互联网+”的大风口改头换面。许多出版业也开始了自身变革的摸索:强强联合,引入民间资本与媒体,成立新的内容平台;转变思维,用户至上,加强跟用户的互动沟通,由用户来选择内容方向;采用先进技术,打造免费、垂直的内容精品和贴心的用户体验;利用协同办公系统,简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转型下,一些传统出版集团已经迈出了成功转型的新步伐。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立于2009年12月,是福建省文化十强出版社及省级重点上市后备文化出版社。集团现下辖9家出版社、15种期刊、4家印刷复制出版社等。面对从前内部管理流程复杂、程序繁多的情况,海峡出版社利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管理落地,也解决了大型出版集团解决了“授权-失控”的困扰,同时为出版社今后实施预算管理打下基础。它也拓展了相关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在数字出版、相关文化产业等领域都参与发起设立了多家出版社。
互联网使我们吞吐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丰富的信息并没有充实我们内心更急迫的需求,我们离不开高速的信息捕捉,更离不开需要时间来沉淀的阅读。对于出版业来说,真正实现“互联网+工作的革命”,就既要保持它留给人们的精神内涵,也要把互联网化、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业里。这也是致远软件春季百城巡礼真正希望给各个行业播下的种,朗诵的诗。
[时间:2015-04-28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