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在今年1月初传来,东莞兆信通讯公司因倒闭遭到供应商围堵,董事长高民在留下一封绝笔信后自杀,高民在信中写道,“已动用所有资源,但仍无能经营好工厂”。
与高民的悲剧一样,很多东莞的企业也走向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当地流传的说法是,“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至少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但这一说法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确认。而在此之前的5年,即2008年至2012年,公开的数字是,“7.2万家企业被关闭”。
但弥漫在东莞空气中的,并非只有悲观的气息。东莞工商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东莞制造业数据强劲,1-3月东莞市新登记制造业市场主体6014户,同比增长25.31%。东莞市工商局方面分析称,今年一季度新登记企业的行业已出现新趋势,比如生物、环保、智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市场主体竟有152户。
死亡和新生并存在这个中国制造业重镇,东莞正在开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的生命周期。与改革开放之后意气风发的变革不同,这次东莞的转型可能要复杂和痛苦得多。
不一样的倒闭潮
谢文峰决定提前收车,他已经在这座城市中奔跑了一天。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内,这位私车拉客的车主可能会出现在路边的任意一个闲聚人群中,随便聊点什么。
至少在两年以前,谢文峰都会忙碌到晚上11点以后,他所在的厚街镇是东莞制鞋工厂最密集的地方,没有人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企业和工人,那些作坊式的工厂很少会进入到官方的公开报告中。
谢文峰已经在厚街镇生活了15年,最热闹的时候,拥堵和嘈杂曾让他不堪忍受,180分钟工作时间的缩减,让谢文峰目睹了继2008年以后,中国制造业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企业倒闭潮:大大小小的工厂不停关门,热闹的厂房冷清下来,招工的牌子到处都是。
厚街镇的一个工业园区日渐凋敝,鼎盛时期,这座园区有将近30万农民工,而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一家3月10日左右刚刚关厂的老板抱怨,“我们已经到了让工人回家发动老乡来厂里工作的地步,结果还是招不到工人”。
沮丧的情绪在工厂之间蔓延,但外贸订单的恢复掩盖了这一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试图找到继续留在这里的理由。
中金所高级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庆明[微博]在今年3月份前往东莞调研企业。他的感觉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理由是,“尽管还存在用工难和利润不高的问题,但订单的恢复使企业有了生产的动力”。
这是合乎逻辑的。厚街的大部分产品供给市场为欧美、俄罗斯等国家,2014年以来,除了俄罗斯市场继续低迷外,欧美市场缓慢复苏。此前,自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需求普遍不足,订单萎缩也一直困扰着中国的供应商们。
但如果只要订单恢复就可以挽救这些工厂的话,那诺基亚[微博]一定会为自己关闭在东莞的工厂感到后悔。今年春节以后,微软[微博]逐步关停了诺基亚在东莞的工厂,并计划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
而根据公开报道,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耐克、富士康、歌乐、三星[微博]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但实际上,订单的恢复没有能够挽救这些企业,倒是巨头企业的持续外迁或者倒闭,引发了东莞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类企业的倒闭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分别占全市倒闭关停企业总数的44.1%、11.8%、7.6%和7%,合计占比70.5%。
这样看来,这一轮倒闭潮和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倒闭潮有着本质的区别。“2008年,三来一补的外贸型企业倒闭,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缩的影响,属于市场原因,”东莞本地学者龚佳勇分析认为,“这一轮的倒闭,更多的是产业因素,即传统代工类工厂依靠的产业基础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低端制造和代工类企业正在丧失产业发展的土壤。这足以给东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一个警钟,他们面临的是产业的变迁,是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完全改变环境下的一个挑战。“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自身运营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又没有品牌和技术的代工类企业,正在退出,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曾在2008年前后到珠三角进行调研。
龚佳勇把这种现象称为“搭便车”时代的结束。过去是几年,低端加工制造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原始积累,但也消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在他看来,目前的制造业已经到了买车票的阶段。龚佳勇称,“这个车票可能是技术、创新或者其他,但对大量加工制造类企业来说,他们必须找到对中国经济新的贡献方式,否则,外贸的短暂回暖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班车。”
“买车票”
在东莞制造业由“搭便车”到“买车票”的变迁中,郭罡明显感觉到本地中小企业购买欲的提升。
郭罡是世恒机械销售部总监,后者是盛鼎集团旗下的企业,以生产高性能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平压平模切排废机和全自动烫金机为主业,主要为珠三角的制造类企业提供设备支撑。
珠三角人力成本的上升让郭罡的客群发生了变化。五年前,以香港、台湾和美国为主的外资是世恒机械的大客户。本土小厂则舍不得投钱买高级设备,宁愿多请几个人,多买几台手动或是半自动设备。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切却颠倒了。
外资厂的购买力逐渐在下降,尤其是在近三年。原本不愿意高额购买设备的本土中小企业则开始频繁地参展了解行情。在4月初的印刷展上,郭罡有点失落。那些台湾、香港和美国的老客户来得一届比一届少。“这说明他们的购买欲望越来越小了。”郭罡嘀咕着。前来询问的,基本上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的本土客户。
[时间:2015-04-27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