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荣:每天工作20小时的中国包装界泰斗

陈希荣包装

  他出身林业世家,曾经是全省第一批授予职称的最年轻的林业工程师,他的《天然竹林高产结构与生物量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年获“林业部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先进典型”,1985年作为中国林学会代表,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大会先进工作者”,“中国林学会劲松奖”。

  如今,72岁高龄的陈希荣教授已经华丽地变身为我国资深包装专家,中包联专家委员副秘书长,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曾兼任海尔集团GO包装专家、职能部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包装技术专家,华为公司中央硬件研究院包装专家顾问,“中国科学家论坛”特邀嘉宾。

  在此,“包装地带”将隆重向您介绍这位每天工作20小时,致力于推动我国包装行业进步的Hero--陈希荣教授。

  致力于中国包装研究

  1987年,已是中国林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他开始投身于包装事业。他曾在多家大型外资(新加坡、泰国、香港)包装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任职副总、常务副总、副总裁。

  九十年代初,他果断地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中国市场第一台博斯特宽幅高网线六色柔印机。他是最早采用先进的苹果电脑进行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并生产出代表包装印刷世界潮流的“绿色环保型柔印包装”,引领中国彩色包装印刷新潮流。

  2000年,历经数月的调研,他又完成了国内第一份《纸塑铝复合无菌包装可行性报告》,为后来打破国外垄断我国“利乐包”市场30年之久,振兴民族工业在此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导向和技术信息资源。

  创新是行业的生命线,没有创新就没有末来。许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包装研究,做中国包装专家,推进包装行业的技术进步,是七个“世界首创” 包装项目的助产士,挑战了一批世界性课题和难题。

  属于国际首创的技术创新有:低碳冷定型瓦楞机生产线、低温瓦线粘合剂、低碳绿色环保纸纱复合制袋技术、环保新材料发泡石头纸及其延展技术的研究、电子基因系统——三维码云标签、包装件设计公式简化计算及数学模型的研究、整体包装设计模块软件系统集成研发、包装碳足迹计算器的设计与研制;湿立板冷链物流包装、纳米环保水性油墨的研制;纳米无机抗菌剂在包装的应用;纳米碳酸钙超低克重瓦楞原纸;倡导绿色预印柔印新技术和推进电子家电绿色环保包装一体化解决方案GPS。

  6年中推进包装新技术新材料革新项目68项,代表了中国包装的先进水平。他创造了“中国包装的十个之最与第一”:而令人刮目相看:这期间他付出的艰辛也是数倍于常人的。我国包装界创始人邱纯甫先生生前亲自做了批示和肯定。2001年成为“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他还参与了《瓦楞纸板、瓦楞纸箱新版国家标准》的修订和评审,主持《纸制品淀粉胶粘剂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审定,由他制定的《湿立板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参与了《出口商品包装通则》的修改意见,是全国包装标准化委员会新版国家标准技术部分的主讲专家。获得《易开启瓦楞纸箱》等四项国家专利。

  2009年,受中国包装联合会委托,由他起草给国家财政部《关于增加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的报告》,获得批准,当年研发资金就由3000万元增加到10000万元;解决了各省市包装创新项目的资金紧缺问题:并担任六部委“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项目”的评定专家,“美光杯全国瓦楞包装设计大奖赛”、“国际荣格包装技术创新奖” 评委,“东方纸星”的评审专家,还是青岛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包装专业的命题专家与考官。

  2009-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包装联合会的《包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影响与对策》、《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研究》等课题组专家。在担任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时,参与编写了《中国纸包装行业分析报告》,是主要执笔和统稿人:还是《我国纸包装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纲要》的起草执笔人。

  2009年他完成了《包装碳足迹的计算与计算器设计和研制》:填补国内一项空白。结合对包装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量化测算及其关键性技术,创建中国的包装碳 足迹、碳排放量、碳费、碳汇等的量化计算方程式15个,相关数学模型6个,绿色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完成了《森林碳汇相关原理研究及其计 量分析》在林业碳足迹的评估计算、低碳林业若干理论与方法取得突破;为“林业低碳经济”抅绘出一个基本架构;他不遗余力地创立了又一门新学科 《包装低碳经济学》。

  综上可见硕果累累;而这些成果都不是随手可得的。任何人想不经曲折,不想付出失败的代价,而轻易获得成功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 只有那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攀登而不畏劳苦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天道酬勤,赢在包装

  10多年来,他所做的应用研究全部用个人积蓄而不花国家或企业的一元钱。连买参考书、资料费都是个人掏腰包,有一个“世界首创”包装创新项目,他跟踪和扶持七年,没有要一元钱回报,还倒贴了电话费、通讯费,旅差费:他还是一个连“爬格子”干净的钱也不心动的人,为《中国包装报》撰写文稿一年下来几十万字,全国10多家传媒、网站转发的大量文章,一些《年鉴》、《论文集》收编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他都没有拿稿酬,精神十分可佳。

  他的学术生涯,勤奋刻苦,耕耘不止,先后在国家一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822篇(次),800多万字:可编成10册《陈希荣学术文集》:专着4部整理技术资料800多万字,15次获国家(省部 级)优秀科技成果及学术论文一等奖、特等奖 及“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陈希荣学术思想专页”入选《中国企业家思想经典》一书(2005年1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1年以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学术工作者”、“优秀包装工作者”、“中国企业家思想成就奖”、“ 中国包装之 星奖”、“中国设计师500强奖”、“建国60周年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突出贡献奖”、“ 中国管理科学最佳实践案例奖”、“中国行业精英百位突出贡献人物奖”、“中国影响力人物奖”、“国际优秀科研专家人材”;今年4月由《中国专家人才管理委 员会》授予 “中国杰出创新人才”证书:他还获得第四届华北地区包装装潢设计大奖赛金奖,全国瓦楞纸箱印刷精品赛金、银、铜奖11项,杜邦亚太区柔印大奖赛铜奖。在国人面前展示了个人的魅力与风采。为实现我国从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国际科学研究院》是由政府资助的,国际科学界荣誉性及科研咨询机构, 2009年5月,陈希荣就受聘该院终身教授;2012年11月又成为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鉴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经《八闽陈氏》编委会研究决定,选择其 作为闽籍精英入编《八闽陈氏》大型文献第二卷。

  他还是:LSTA国际运输包装技术组织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包装联合会电子工业包装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包装委员会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印分会理事,上海华经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理事, 绿色包装产学研联盟专家;全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包装工业》专家顾问、全国理事会理事,《纸包装,工业》顾问,《全球包装工业》编委,《出口商品包装》荣誉编委,《中国粉体工业通鉴》编委、《中国包装报》特约撰稿人,《印刷技术》专栏编委,《纸盒包装》编委;先后任海尔集团GO包装专家、职能部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包装技术专家,现在深圳华为公司中央硬件工程院任包装专家顾问;还是欧盟惠邦集团的高级技术顾问、香港东卓科技控股集团的高级顾问、澳门纳米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特聘专家、地球卫士(北京)、京山轻机、合兴包装、兴华包装、裕泰科技等14家大型企业的专家顾问;只讲付出,不讲回报;许多年都没有要专家顾问费。

[时间:2015-03-26  来源:包装地带]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