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
自2007年期起,前总理温家宝每年都会提到类似“今年经济比去年更困难”的观点,在今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现任总理李克强也又一次提到了今年经济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大。当然,在各界“谨慎乐观”的态度下,经济困难或许只是“纸老虎”。
中国证券报发表知名经济学家、财经专栏作家宋清辉文章表示,令人感到惊喜的既不是将GDP目标在7%左右,也不是货币继续宽松,更不是投资稳健增长,而是总理李克强提到的“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李克强指出,今年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从上述这一段话不难看出,政府的“减法”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能够摆脱大量束缚,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取消、下放一系列性质审批更是向各部门要效率,减少企业创立、发展时不必要的行政障碍,令术业有专攻的民营经济工作者更好的创造财富;简政放权,一方面是要尊重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要清理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在打贪反腐的同时增强干部队伍的廉洁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真正为老百姓、为市场服务。
文章称,市场经济走上正轨,民营经济才能实现繁荣;但当前形势并非如此,大量国家垄断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急需从“藏富于国”向“藏富于民”转变的情况下,简政放权将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心剂,让更多的民众在多劳多得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降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动内需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实现良性循环,令GDP有更好的表现。
文章分析,GDP目标设立在7%左右而非一个确切数值,一方面显示出中国政府主动降低经济增长指标,不再紧盯数量而是追求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则表示,今年GDP目标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各地、部门已经没有必要谎报、虚报财政收支,也没有必要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抱有太多压力,放心大胆尝试各类项目,不要只在乎眼前利益,更应该着重长期的经济效益。从2014年的7.4%降到2015年预期的7%左右,我认为政府能够接受的区间6.5%~7.4%之间。
市场经济政府需要减少干涉,但是宏观决策绝对不能放松。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去年年末以及今年3月初的降息加上中间一次降准,并没有完全地缓解钱紧的问题。结合当前依然处于动荡的全球金融,中国CPI指数回落在较低的区间,M2预期12%的增长显得较低,这也意味着政府今年将有可能积极使用降准、降息、定向宽松等宽松措施,结合各阶段不同的情况审慎调整。
此外,“改革”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出现达86次,而这个高频词已经出现了近三十多年,这就如同“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样。在2014年的回顾中,改革出现了20次,集中在财税、金融、行政的回顾上;在“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提到9次改革;在“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中,提到30次改革,主要集中在财税、国企改革、群众期盼、实体经济和开放;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中,提到了13次改革;在“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中,提到了11次改革;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仅提到3次改革。
文章指出,从改革提及的频率上,可以见到政府依然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并协同大量的投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从投资项目来看,依然是以高铁、水利工程等为主,这同样表明在政府迫切希望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依然需要通过垄断维持经济增长,毕竟中国市场化进程还需要继续推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潜力不可小看。
[时间:2015-03-17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