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印报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由于报业市场的萎缩,经过高速发展之后,报业印企正饱受产能过剩之痛,进入了发展的“休眠期”,甚至说是萎缩期。同时,尽管印报市场是一个相对规范的市场,但企业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印报业务的渠道也不尽相同,报纸的发行数量有多有少,企业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如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印报企业如何生存?又如何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突围?这成为印报企业当前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从铅与火而来
印报企业有其特殊性,功能比较单一,不但要对报纸负责,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具有大众性、时效性、服务性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报纸并不普遍,印报企业就更少。
以江西省为例,那时,江西只有一家江西日报社印刷厂,虽然后来又出现了一家江西日报社印刷二厂,但并不是报纸印刷厂,而是印社会活件,再后来被并入了江西新华印刷厂。那时,印刷技术普遍落后,印报纸仍是铅排铅印,排报版费时费力,每一个铅字都是拣字工人从字架上拣下来的,报纸插图或照片还另外制作铜锌版,再拼入文字当中,一张对开四版的报纸需要10多个工人忙一晚上,劳动强度非常大。50年代初,还没有轮转印刷机,只靠几台平台铅印机加班赶印。有时为了抢时间,只好采用人海战术和加班加点。之后,通过不断注入资金、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印报条件才得以改善。后来,印报轮转机问世,这才提高了印报效率。
改革开放以后,印报制版、印刷设备越来越先进,不仅印刷质量好,而且提高了时效。这成为印报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20来年的时间里,报业市场异常活跃,都市报异军突起。据统计,全国共有各类都市报300多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段时间成为是印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期,新增的印报企业大多是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高质量、高产出,都具备印彩报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印报市场出现多元发展态势,一是报社自办印刷厂,这是主流;二是印刷企业代印,一些都市报无力办印刷厂,只好找印刷企业代印;三是创办专业化印报企业,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尝试,能集中使用印报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无论是哪种印报形式,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新时代的新特色。
产能过剩之困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印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也正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当前,印报企业已开始面临新的拐点和困惑。印报企业是迅速崛起的群体,虽然在印刷企业中占的比例不大,印刷产能却不小,反映了印刷市场的变化。不可否认,报纸的增加确实为印报市场带来了商机,也正是高新技术给印报企业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印报品质、扩大了印刷产能,而且为印报抢得了时间,大大缩短了出报周期,单机时速突破了7.5万印,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然而,随着印报企业数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因此,如何消化过剩产能正困扰着印报企业。
转型遇到瓶颈,如何合理使用印报资源,使其产能不浪费,企业真是费尽心思。有的企业将印报机改为书报两用机,可是书刊印刷也不景气,改印书刊后,设备的功能虽然多了一些,如果没有业务支撑,这种转型未必成功,但毕竟是一种尝试。江西新华报业印务有限公司就做了这种探索,将一台印报机进行技术改造,白天印书,晚上印报,降低了产能过剩风险。好在江西新华报业是江西新华印刷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书刊印刷业务得到总公司的支持。像江西新华报业这样一个专业印报企业,有3条印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5亿对开张,平均日产124万对开张,实际使用效率只用到35%,将近65%的时间闲置,产能严重过剩。
造成产能过剩也不完全是因为企业盲目投资,乱上项目,也有市场的原因。一是印报设备升级换代过快,老的印报设备使用年限还没有到,新的设备又出来了,而且一代比一代好,企业如果不跟上时代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二是受网络出版和手机阅读的冲击,报纸发行量急剧下降,迫使报纸缩版减彩,直接影响印报设备的开工率。
“解套”仍需探索
面对这种形势,转型升级是企业“解套”的法宝。
首先,转变思维、调整思路。印报企业应放眼整个印刷市场,举一反三寻找出路,既然对眼前的处境感到困惑,就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解铃还需系铃人。虽然这个“铃”不是企业直接所系,却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不解不行。印报企业自知内情,身在其中,最有发言权。调整思维方式和经营思路势在必行,只有把企业放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去思考,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有出路。当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发展速度降下来,回归到正常的轨道,去适应整体经济的新常态。
越是在企业经营出现拐点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冷静,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把握发展的大方向,不要忘记自己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要把绿色印报放在首要位置,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其次,寻找新的发展方式。面对经营困境,印报企业要开动脑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为企业谋求新的发展。例如:利用印报设备与商用印刷机相通的特点,不妨向商用印刷品扩张,如印刷商业广告、产品介绍、报价单等,从表面看,印报机印商用产品似乎有点大材小用,但不失为一种选择。随着一些都市报出版印刷海外版、境外版,也给印报企业传递了利好信息。如《江南都市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定期编印《江南都市报·台湾版》,向台湾同胞介绍江西风情和经济发展信息;今年又编印了《江南都市报·美国版》等,都将成为印报企业新的业务来源。
再次,压缩印报产能。印报企业产能过剩是指设备、技术没有产生应有的效能,花重金购买的机器设备闲置,没有创造价值,成为一种摆设。在工业企业中,产能过剩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产能过剩或叫消化过剩产能有两种途径:一是拓展新的业务,让闲置的设备转动起来;二是将闲置的设备进行处理,减少折旧,让“死钱”变“活钱”,盘活资金。无论是哪种措施,只要对企业有利,都不妨试试。
当然,“解套”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企业去探索,去发现,使印报企业健康发展。
[时间:2015-03-11 作者:林畅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