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对比活字印刷古时更实用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实用

  古代经书大部分是“雕版印刷”其实比较今天以电脑造材、电子造材技术为标注的新兴的技术革命来说,中国古代发明的古物印刷术也是不亚于今天的技术革命。这其中就包括“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从这项发明出现的时间来看,“雕版印刷”要比“活字印刷”早的多,从使用的范围上看,“活字印刷”在中国古代的印刷比例占比小,而且它所印刷的内容是比较边远,在传播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特别是古代经书时,大部分是“雕版印刷”。
  
  因此,中国印刷术中除了“活字印刷”还有“雕版印刷”。
  
  在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中写道,“文字发明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如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龟甲和牛骨”,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比较早的殷商时期留下的音古词,是刻在龟甲或者牛的骨头上,但是那是当时为了一些特殊需要,而不是人必须要拿刀去上面写字。
  
  那么下边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其次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和玉石上。”用青铜玉器记录日常的文字,那更愚蠢了,也是不可能的。将文字符号刻在青铜上,要通过找铜矿、铸铜器、制作合剂、再制作坚硬材料刻字,这是何等艰难。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只是写一些纪念性文字而已。
  
  普通传递信息或者记录信息是我们晚一点看到的,就是在春秋时代的竹木简刻字。不过实际上普通老百姓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办法,比如北方比较常见在桦树皮上写字。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从西方人那里来的。在《新工具》一书里提到了三大发明,书中说印刷术,这个翻译是准确的。马克思谈到的四大发明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不是活字印刷。恩格斯谈的是磁针、印刷、活字、亚麻纸,虽然有个活字但是显然它跟印刷是并列的,那他在里面谈到的可能是东方输入的一些技术。

  美国学者编写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新传》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书籍,他说:“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行程,曾起重大的作用”,其中“造纸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的教育成为可能”。这是作者卡特在美国研究印刷术的时候谈到的,书中写的是“印刷术”而不是“活字印刷”。
  
  元代将泥活字改为木活字提高了活字印刷使用价值
  
  西方的活字印刷普遍是15世纪以后才出现,更多是在16世纪,而早在中国的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
  
  那么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不是真的既经济又便捷、快速?
  
  北宋中期沈括写的《梦溪笔谈》,在元代的一个刻本的第十八卷里,有一条叫“技术门”,讲“百印书籍”,“百印书籍”就是用雕版来印刷书籍,这句话为我们判断雕版印刷术产生于什么年代提供了依据,就是说唐朝时雕版印刷还不是很兴盛。在北宋顺义年间,活字印刷又为模板。我们现在看到的《梦溪笔谈》就是战国的写本,秦汉的写本,不同程度都有一些划痕。
  
  我们找最后的结论看,虽然沈括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就是说印两三本书的话着实的不方便,若是印数十百千本就好用了。在语言表述上这只是一种虚拟状态。虽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成就,但其并未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玉堂杂记》是作者周必大讲的28句28条,每一条都是很短三十几个字,于是他自己尝试印了一下,一共就印了28句,但那是好奇所为,并不代表着南宋时期普遍使用。
  
  元代的王祯改革了这项技术,把沈括的泥活字变成了木活字,活字印刷从此才具有了较大的使用价值。
  
  从北宋时期开始到南宋,留下大量的出版书,南宋的印刷量很大,没有看到一个北宋的。大量元代的书籍也留了下来,都是雕版。活字印刷的出版物实际存在的我们可以参见个别人偶然做到但完全没有商业化的应用,但是雕版印刷术不仅商业化,而且是大批量的使用。最典型的在今天福建的建阳书厂,畅销全国而且跨洋过海远销到高丽、日本,明显说明它是有商业资源的。

[时间:2015-03-02  来源:法制晚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