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图书数字化生产指日可待

宣纸图书数字化

  宣纸图书实现现代化生产看似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事实是,今天“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已基本正常生产,与之配套的经营模式也初步构建起来。在2013年和2012年,这一技术获得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成为中国印刷业创新典范,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印刷业界和市场认可。

  对具有中国传统的产业的创新,应该是继承传统和高于传统的创新,就是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也就是找到一个“度”。在宣纸图书现代化生产的探索中,如何找到这个“度”呢?笔者认为:一、材料材质,严格采用传统材料;二、技术工艺,坚持以数控技术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三、产品设计,严格遵循文化传统;四、经营管理,借鉴现代先进经营思想构建适应宣纸现代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原料材质严格继承传统

  中国的宣纸图书和书画艺术品,体现着独特的中国哲学传统气质,往往给人以沉静隽永,博大深邃,曼妙空灵,气韵生动等美学体验。由于中国传统图书和书画作品所使用的宣纸丝帛等材料具有通透、轻柔、润墨等特性,所使用的书写绘画墨是矿物颜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水墨。宣纸丝帛与水墨结合,产生了独特的水墨韵味,是任何其他材料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宣纸材料生产上必须严格按照传统配方。

  现在大行其道的胶版纸是由木材加工成的木浆加进大量矿石粉和胶质等填料生产出来的,是酸性的,极易腐朽老化。宣纸是由桑楮麻等的皮加工的皮浆和草竹浆生产出来的,生产过程中不加任何填料,是弱碱性的,能够长久保存,称为“纸寿千年”。我们在机制宣纸的研发生产中,严格遵照传统配方,绝不使用木浆,也不加矿粉胶质等填料。

  现代胶印技术是基于水油相斥原理的,使用的是油墨和润版液。大量植物油添加到颜料中,植物油的成分是脂肪酸,极易在空气中氧化产生酸腐物质,导致纸张酸化腐朽。即使书籍和字画使用的是“寿千年”的宣纸,用油墨印刷造成的后果也只能是“纸寿数十年”。试想一下,一个家族委托我们印制供奉传承的族谱,而族谱的修撰规矩是“二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如果等到再次大修的时候,以前的族谱已经朽烂得不能翻了,人家是怎样的心情。所以选择使用矿物颜料水墨,尽管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这个传统的坚持是不能动摇的。

  宣纸书籍的装订装裱材料,也要严格使用传统材料。如线装书的装订线,绝对不能使用化纤的,只能使用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加工的蜡线,这样才能保证线装书的牢固持久。再如,书画装裱中也绝不使用塑料胶膜,要坚持使用糨糊,而且糨糊制备过程中的熬制、养浆、用药、调配等需严格按照传统配方和工序来做。这些材料如果不按照传统方法去做,使用塑料化纤等现代化学产品,那么即使用的是真正的宣纸和水墨,书籍书画产品也不会保存长久。

  技术工艺以数控实现流程自动化

  在“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方案规划中,以数控技术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是我进行技术研发的指导原则,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这个原则贯穿始终。

  比如,在宣纸的机械化生产上,我们将胶版纸造纸机改造为宣纸造纸机来生产无限长卷筒宣纸。生产出的机制宣纸在材料和外观上与宣纸相同,而且因使用了智能化精确控制,产品质量能做到均衡。

  连续纸高速数字喷墨印刷机虽然已经推出市场几年了,不管其喷墨方式是采用压电式(如方正、奥西、富士施乐、理光等),热喷式(如惠普),还是连续喷墨式(如柯达),至今还没有哪家生产商敢说数字喷墨印刷机已经可以取代胶印机了,因为胶印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胶印产品已经确立了很高的印刷质量标准,只有先达到胶印的质量标准才能够谈得上超越和取代。

  具体到宣纸印刷上,这就更是个问题。我分析印品色密度的问题,不仅仅是数字喷墨印刷机本身软硬件的问题,更多是墨水的问题。这些印刷机普遍采用的墨水是化学合成颜料墨水,而油墨中的颜料是矿物颜料。基于现在喷头的技术水平,矿物颜料还不能自如地应用于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墨水制造中。如果不能解决矿物颜料墨水的问题,我前面谈到的宣纸与矿物颜料水墨的结合就只能是空想。我想到了纳米技术,并很快找到了南京纳米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目前中国纳米材料领域的旗帜,在纳米颜料的研发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组织科研人员,按照我的要求研发出了宣纸印刷专用的纳米矿物颜料墨水。使用这种墨水的印品,在宣纸上的色密度轻易达到了胶印精细印品实地密度标准,为宣纸的高品质数字印刷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印刷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关注和兴趣。

  宣纸的数字印刷技术问题全部解决了,印刷机稳定生产速度也达到了我提出的75米/分钟的基本要求。那么,印后的装订装裱也必须适应这样的印刷速度。

  产品设计遵循文化传统

  为了使宣纸图书具有纯正的中国文化特质,符合中国的哲学传统和审美趋向,我对中国传统图书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梳理总结。撰写了用以管理文件的《道理纂谱》,用以指导图书内文版面和外观设计的《图书潢饬体系》,用以指导图书包装收藏设计的《图书装归体系》,以及用以指导整体设计的《中国传统图书装帧形制的演进历程》,并以此为依据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

  产品设计是由人来完成的,要想为客户设计出复合中国人文哲学传统的产品,就必须下大力气对设计人员进行真正深入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让在西式教育熏染下长大的设计人员认识理解并接受纯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更是难上加难。

  别的行业只要在选人或挖人后经过简单的适应性培训就可以胜任工作了,我们还必须进行文化意识的唤醒和观念、思维及行为方式的扭转。一个美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或者一个从传统出版企业出来的优秀编辑或设计人员,刚接触宣纸会有“完全找不到北”的感觉,做“西装”书形成的技术和观念,在做宣纸书上是行不通的。因为几乎各个方面与以往相比都是“反”的。

  为了让员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从我们的产品“图书”入手。比如,我们的《中国传统图书装帧形制的演进历程》培训,让设计人员从器物文明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图书,《道理纂谱》培训,让设计人员从制度文明角度去理解中国的传统图书。在持续的培训过程中,逐渐让设计人员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将这样的认识由脑入心,融化进灵魂中。经过由浅入深的系统培训,我们的设计人员逐渐明确了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底自己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改变了固有观念,那么他们就逐渐变得自动自发,产品设计灵感就会迸发,优秀的产品设计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就连设计人员们的言谈举止、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都逐渐变得不一样了。他们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并愿意为之付出,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的设计人员别人是挖不走的,他们再也“看不上”其他公司。

(作者系震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间:2015-02-25  作者:李怀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