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环保方面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圈里被疯狂转发:北京地方标准《行业印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2015年1月26日起公开征求意见。这项原计划于2014年底出台的北京地方标准,其实已于2014年9月29日公开征求过一次意见,也正因为内容改动较大,如今再次进入意见征求环节。
比较标准改动前后的内容,可以发现新版北京地方标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在“原辅材料要求”“排气筒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总体来看,新版标准的要求更加严格,北京政府对印刷业VOC排放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震动北京印刷圈的不光是这一个变数。此前,关于“北京部分地区清退印刷企业”“部分印刷细分类别限时退出”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北京印刷业一而再地成为“治理”焦点?或许其根源在于相关部门对印刷业的定性。就在1月22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曾说过,“印刷和家具两个行业因排放的VOC物质是PM2.5二次生成的主要来源,且不属于首都的核心功能,所以被放在了打头的位置。”
消息一出,不少印刷企业大呼“太一刀切了”“百口莫辩”“压力山大”。毕竟在印刷业里,并不是所有印刷企业、所有印刷类别都是污染大户,而且不少印刷企业在环保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可贵的成绩,不应当被忽略。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印刷业被相关部门认定为与PM2.5存在关系,接踵而来的环保政策很有可能会在全国其他城市形成示范作用。届时,将会有更多印刷企业感受到环保寒流的来袭,同时在设备改造、工艺改进上投入更多财力与精力,也将在所难免。
除了要被迫应对外部施加的环保压力,印刷企业还要主动消化内部的压力,得考虑如何省电、省水、用最经济的方式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如不干胶离型底纸),以降低不断高涨的生产成本,而这种行为同时也迎合了环保的要求。
前不久,参加圈内北京及周边地区企业座谈会时,听到某标签印企老板抱怨:“不干胶标签材料模切后的废料,没人收啊!攒了一堆,还得付钱,才有人来拉走。”这样的处境,相信很多标签印企都深有体会。
有同行在会上献计献策,比如将废弃的离型底纸压成块,运至发电厂,燃烧后用于发电,不干胶离型底纸大多燃点比较高,因此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点燃,而700℃以上的燃烧过程通常不会有二噁英产生。再比如将废弃的离型底纸送给生产纸浆模塑产品的企业,他们将收回的离型底纸在石灰池里埋上一段时间,再进入打浆等流程,可用于制成鸡蛋托……
无论是应对外部环保压力,还是消化企业内部成本压力,有行业专家表示,这些压力都不应当由印企自己来扛,上游供应商应与印企携手商讨解决方案以抵御这股环保寒流。一个好的开始是,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艾利丹尼森与台湾永丰余集团已经展开合作,艾利丹尼森将底纸回收项目从国外引进到了国内。
可以预见的是,环保的课题将成为一个常态考验着印刷行业,并不断向着更高的层级看齐。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不再是一次性罚款,且罚款总额上不封顶。也因为“上不封顶”一词,这部新法被打上了“史上最严”的标签。
也许行业内新一轮的洗牌不会太远,提前布局总不会错。
[时间:2015-02-25 来源: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