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聚焦:中国经济当务之急是稳增长

中国经济

  通缩已经来了。整个大环境也在加剧通缩,比如原油价格下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为中国是原油、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这样就有大量输入性的通缩。原来我们的经济就有通缩压力,两个因素的叠加就加深了人们对通缩的担忧。 

  观察者网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文章表示,现在与2009年相比,程度还不一样。因为CPI统计的是同比增幅,假设原来是100,现在99,也是同比负增长。但是现在的通缩是,原来增幅是100,一直往下,现在已经变成80了。虽然同比仍然在涨,但是累积的涨幅回落是很大的。所以当前的通缩形势跟2009年还不一样。 

  宏观经济已经这样了,政策上面要有大的调整,一旦形成通缩,是很难治理的。通缩会让消费没有信心,投资者没有信心,外资没有信心,这种情况下,有效需求没有办法产生。通缩会抑制有效需求,需求减弱又会加剧通缩,这个螺旋要是往下走,经济将来会比较糟糕。 

  现在的形势下,总量政策恐怕要优先,结构政策要让位。结构政策就是指保有压,其实是紧缩性的。保的不谈,压制了某些行业领域就会导致经济往下走。在经济本身出现通缩的趋势下,过多使用结构性政策,就会雪上加霜。如果出现通缩,就需要从总量上刺激有效需求,无论投资还是消费,特别是投资。 

  文章认为,稳增长要再度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压倒一切的目标。因为经济增长起来了之后,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再出台调结构的政策,是可以的。现在如果是继续只调结构,很可能通缩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

  当年朱镕基时代,1998年左右,形成了经济通缩的局面,到2002年才恢复过来。当时正是因为政策做了大的调整,刺激了国内投资,房地产市场起来了,慢慢的才让经济回暖。那个寒冬也很长,差不多用了4年时间。 

  现在新的投资领域,有是有,但是靠打开新投资领域来挽救目前的经济局面,这不现实。现在要看的是,实体经济需要什么,现在不是缺项目,缺的是融资,是钱。现在流动性越来越被抽干了,资金面偏紧,需要放水。 

  文章分析,现在最大的问题,要先解决债务问题,现在放的水都被还债的需求吸纳掉了。根据美国UCSD一位华裔经济学教授的测算,中国目前的债务总量(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三部门债务)仅利息就有11万亿人民币,这个利息还在以每年10-15%的幅度在增长,假设3-4年还完,每年需要还的利息额度接近我们每年GDP的增量。 

  目前的货币供应量从官方的数据来看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去年12月份广义货币M2增长约12.2%,社会融资增长更大,去年12月份增加1.69万亿,但是放的水大部分还利息去了。 

  由于2008年之后几年,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那里形成了巨额的债务,现在利息就把他们压的够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惜支付更高的利率来从影子银行借贷的原因,这样一来就把融资成本推上去了。 

 
  这么高的借贷成本,实体经济实际上是没办法获得更多的信贷。所以货币政策上要放松,不仅要大幅度降息,要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还需要从财政政策上入手,加快减轻债务的拖累,而且这应该在前两年就开始行动。 
 
  而化解债务有三个办法:一,首先是要加大债务重组的力度。目前债务负担太重,放水都被还本付息的需求冲销掉了。 
 
  二,要核销相当一部分债务。核销的办法就是地方政府债务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再通过发债补充银行资本金来对冲这些债务,让银行将这些债给核销掉。 
 
  第三,就是降息,否则债务利息会越滚越大。目前的状况与日本80年代末的泡沫破裂时期的状况有相同的地方,日本的企业和开发商当时也是出现了巨额的债务负担,整个经济被债务困扰,日本央行当时不得不采用零利率来冻结利息的增长,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日本的经济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它那个时候已经很发达了,收入很高,投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尽管保持了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中国如果能摆脱债务困扰,经济增长依然可以期待。 

[时间:2015-02-25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