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印网张红梅:用互联网思维洗牌印刷行业

阳光印网印刷业

  阳光印网创始人兼CEO张红梅比以前更忙了。这家致力于开拓在线印刷商业模式的公司正在筹集第二轮融资,随着业务的快速膨胀,阳光印网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增长跳板。张红梅为2015年制定的目标是2亿。

  阳光印网商业模式十分简单:通过网上获得大量中小企业订单,分发给全国各地的线下合作印刷公司,用标准化的流程完成,并最终送达到客户手中。这个过程,是用户端化整为零,供应链端化零为整的一个在线整合过程。

  平台化的机会和挑战

  目前,阳光印网已经拥有超过40万的注册用户,在上海等地开设了8个分支机构,未来一年内将增至30个。

  张红梅大学毕业后,90年代进入传统印刷行业,2008年其创办的北京宝丰印刷公司,印制了奥运会开幕式上国家领导送给各国元首及夫人的唯一礼品。

  1999年,当时日本一家名叫MyBook的个性化图书印刷公司找到张红梅合作,它的模式激发了张红梅的兴趣,1999年她试探性的在香港和深圳做了一次网络印刷的尝试,维持了两年,以失败告终。她总结经验认为自己起步的太早——宽带不成熟,连起码的支付系统都没有。

  此后,张红梅创办投行公司,她觉得网络印刷一定是个好的生意,只是中国的时机未到,她一直关注和等待机会。2011年,张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创办阳光印网。

  阳光印网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平台化和标准化。以印制一套名片为例,阳光印网给用户提供了样式模板,从填用户信息到设计完毕,一分钟就可以完成。客户登陆网站下单,需要选择尺寸、纸张、克数等,地方印刷公司在接收阳光印网的分单时会严格按照这一套互联网印刷标准进行生产。在这个过程之下,用户得到的价格远低于传统印刷公司。

  通过产品标准化、价格标准化、时间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阳光印网初步实现了印刷平台的重构,并带来了供应方和用户端的双赢。

  张红梅告诉《财经》记者,价格标准化击中了用户的两大痛点:一是帮助用户远离纷繁混乱的印刷公司报价;二是让用户享受了真正的低价优质。

  多年的印刷行业从业经历,也为阳光印网带来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强大成熟的供应商体系。阳光印网聚合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型印刷公司,并制定了一套筛选和考核标准,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从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此外,在阳光印网的背后,还有一套平台人员和流程的标准化。“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订单进来,传统的业务员、销售、跟单、服务和收款,需要重新设计工作流,涉及到复杂的人员和IT整合。”

  通过用户端、供应链端和平台层的标准化,阳光印网实现了系统自动对订单进行整合、分类、合并同类项,并自动分发印刷,阳光印网和下游供应商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行业利润。张红梅透露,整个印刷行业是微利的,但是阳光印网的毛利率比传统印刷公司高30%。
  
  不过,这种模式并非没有挑战。

  张红梅认为,整合印刷平台有三个挑战:一是工作流的分割,二是融资能力,三是互联网思维的灵活运用。

  首当其冲的是跨界人才的整合。张红梅认为,这看似简单的系统工作其实暗藏巨大挑战:做互联网的看不上,看不懂,也看不深,印刷行业的看不懂也做不了。“需要更多既能看到机会,又能把握机会的跨界人才。”

  此外,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膨胀,平台的压力也将随之提升。未来,阳光印网还面临移动端的战略的整合、物流平台建设和IT系统的升级等现实挑战。

  在行业整合中寻找机会

  传统的印刷流程十分繁琐,除去前期的设计、编辑不说,从收集、归结、拆解订单到检查订单,每一印件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对于客户来说,印刷公司本身缺少品牌和质量保证,价格也没有统一标准,选择能保证质量、高效服务,同时价格合理的印刷公司也不是十分方便。

  中国印刷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庞大但碎片化。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中等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有4142家,主营业务总额为5107亿元。这些印刷企业数量只占全国印刷企业总数的2.4%,但其所产生的印刷总产值占全国印刷业年工业总产值的50.7%。

  而且,中国印刷市场的规模还在持续增大。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等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数量增长了13%,年主营业务增长速度22%,远高于全球印刷业整体的增长速度。

  “印刷行业的单个公司规模达到十几亿,就是大公司了。”一位印刷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这种碎片化的市场格局为在线印刷提供了市场机会,整合有利于提升行业效率,也有可能带来用户、产业链和产业主导者的三方共赢。一些业者看到了这个机会,这意味着印刷行业将在未来数年内进入市场格局重构和兼并局面。“恐怕有三分之一的小型印刷公司会面临被收购和整合的形势。”

[时间:2015-02-06  来源:财经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