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 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雕版印刷术印刷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

  雕版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全面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而用来印刷的拓印底版,也就是最早的雕版。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雕版印刷术工具的雕版,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能抹去。

[时间:2015-01-29  作者:夏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