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出版到底为何如此“高贵”?

影印出版

  近年来,各种古籍、档案、名人手稿、旧刊物等文化资料的影印出版,成为高价出版市场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图书市场上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部名人手稿的影印本,动辄数百上千元,一部数十册的旧档案影印本,每册的定价高达数百元……许许多多打着“精装”、“绝密首发”、“珍藏”等旗号的影印书籍,为许许多多的出版社所钟情,然而这些“高贵”的书籍,又有几个人能够买得起?

  在诸多的影印书籍中,古籍和档案毫无疑问占据绝大部分,批评者提出疑问,这些原本是民族文化遗产和公共文化财产的知识,缘何成了让寻常百姓乃至研究者都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绝大多数传统时代的典籍本身并无著作权限制,出版原本是自由的,不过很多珍贵的古籍深藏在图书馆、博物馆之中,极少被整理出版,最终却成了影印出版市场上的主角,以高昂的价格将诸多普通的读者拒之门外。

  本应该供人自由查阅的档案,常人却总是难睹真容。一边是档案查阅难,各个存留档案的机构要么干脆拒绝普通人查阅,要么收取高昂的查阅、复印费用;而另一边,这些档案也成为高价影印本出版的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原本是公共服务机构,却将档案当成奇货,以此谋利。

  不论是传统的古籍,还是珍藏的档案,抑或是旧刊旧报,原本都是一个国家的公共知识,但是很多时候,公共文化却不能成为公共财富,而变成了少数部门和少数人谋利的工具,保存公共知识的机构,原本是为知识的继承和传播而设,却又为何成了阻碍知识传播的门槛。   

[时间:2015-01-21  来源:北京晨报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