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全球也是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实施对内对外新一轮的“双向开放”,这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与世界迅速融为一体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2000年至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2000年至2013年,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近13万亿美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例由6.9%升至9.5%。金融危机肆虐的3年间,全球进口总体萎缩8.4%,中国逆势增长23.3%,成为全球需求的支撑者,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中国出口贸易约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虽然这一速度仅为改革开放35年来16.6%的出口平均增速的一半,但与全球出口增长比,中国出口增长仍然比全球出口增长快很多。2013年全球出口3%左右,中国出口增速大约为全球出口增速的一倍还要多,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依然在上升,已经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11.1%。
对于亚洲而言,中国的影响更为显着。过去10年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但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区内贸易更为紧密,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和“新雁阵模式”。2000年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额从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惩重要投资来源地。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超过中国与欧洲、美国贸易额之和。
文章认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让世界持续分享增长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形成包括全球投资、生产、出口、分销、服务在内,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十八大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动WTO多边协定 《信息技术产品协议》ITA谈判,申请加入服务贸易协定TISA,并就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还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之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再平衡”和结构升级给世界带来新机遇。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力量正从传统欧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2013年中国消费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将达到6亿左右,总消费为2010年的三倍以上,届时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进口市惩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常庞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中低端位置,均与技术落后密切相关。未来随着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全球特别是发达市场的资本设备和商业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随着中国首次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资本大规模走出去,将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重塑本国竞争优势,有能力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共筑全球开放型合作网络。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正是基于这样的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改革开放新趋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是多层次的,它始于交通物流,兴于商贸流通,强于互融共赢。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3年,丝路的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将有助于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区域经济布局和合作网络。
[时间:2015-01-16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