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施乐发明了激光打印机,今天的富士施乐却让文印彻底融入了生活与工作。用户需求事无巨细,富士施乐则用技术创新,让打印超乎你的想象。
科技创新 要让所见即所得
对打印文档质量要求高的企业用户过去总免不了这些尴尬:颜色过渡不自然、字符精度不足、黑色输出纯度低,或者浅色水印模糊不清……尤其是对于设计提案、海报打印、高精度图片、专业图形报表等呈现效果要求高,抑或关系企业形象的打印文档等,这些问题往往让人抓狂。
而富士施乐SLED(Self-scanningLight Emitting Device)技术的出现,让富士施乐在打印机技术演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富士施乐开发了名为Asic的驱动芯片,如果传统LED打印机提高到1200dpi的话,需要一倍的驱动芯片和一倍的信号线,但是多功能Asic驱动芯片却可以操作14592个发光点。Asic的驱动芯片内置了先进的数码演算处理功能,除控制1万多个发光点外,同时确保了均匀的发光量。
这样的数字看似枯燥,这样的技术内容晦涩难懂,而其带给用户的是空前的愉悦感观和逼真生动的色彩表现。
前沿技术 让“墨”不再“守陈规”
对于打印技术的大佬而言,富士施乐在耗材技术上的演进与革新同样耀眼。如果说SLED技术是富士施乐超高打印品质的“左膀”,那么富士施乐的EA环保碳粉技术无疑便是富士施乐打印机的“右臂”。
有了好的打印技术和设备,用户的文印质量未必能完全尽如人意。不夸张地说,碳粉是决定打印成品呈现质量的“最后一公里”。而这最后一公里,却也是漫长的一公里。没有基础科研能力做后盾,要想在这一公里上有所突破,难如登天。富士施乐显然延续了打印机鼻祖这一身份,在技术创新上,始终身居行业最前端。
从材料学的角度出发,富士施乐发明的乳化聚合碳粉技术(Emulsion Aggregation Toner,EA碳粉),对打印效果的提升是革命性的。要知道,这种聚合碳粉生产的工艺难度和资金投入都是巨大的,非富士施乐这种国际型大厂,完全不可能完成。
这种革命性的效果呈现,依靠的是一颗颗直径微缩至5.8微米的彩色碳粉颗粒——这比传统研磨的彩色和黑白墨粉分别小了12%和32%,且尺寸均匀。或许并没有人会关心,究竟要经过怎样的淬炼,才能形成一颗直径仅5.8微米的碳粉;但所有人都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因这种全彩色碳粉的出现,创造了打印品亮丽真实的色彩,以及清晰锐利的文字。同时,因为颗粒极为细小且均匀,碳粉的转印能力也变得更为平滑。
耗材对于企业级用户而言,就意味着硬成本。打印量不变,耗材需求、电费支出似乎就在那里,永远一成不变。
富士施乐改变了这一切,让“墨”不再“守陈规”。 EA碳粉提供了相较传统碳粉更强的附着力。增强的附着力为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再生纸等表面粗糙的纸张,甚至出现褶皱的纸张,都能因此呈现高品质的打印效果。附着力的增强也进一步强化了碳粉的转印效率,而这就意味着更少的碳粉消耗。这里通常会考察两个关键指标,一是碳粉消耗,二是碳粉耗损率。富士施乐的EA碳粉在这两个指标上表现优异,分别减少降低37%和68%。最终,98%以上的碳粉会被传输到印刷介质上并节约耗材成本,而传统研磨碳粉对此数值只能望而兴叹。另一组与此对应的数值是,因为转印率的提升,富士施乐的EA碳粉减少了约20%的耗电量和35%的碳排放——这是实打实的成本降低以及节能环保的体现。对于打印量大的用户而言,富士施乐真的实现了“越打越省钱”的效果。
体验至上 使“创新无处不在”
技术创新未必能决胜市场。用户体验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款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形象。不妨打个比喻,两者的结合一如“技术宅”与“型男”两者统一那样重要——就像富士施乐的形象代言人梁朝伟那样。
事实上,优秀的人机体验就在富士施乐锐意创新的技术成果中:富士施乐的“智能防卡纸技术”使得打印机甚至可以“兼容”皱纸——哪怕是揉搓成纸团后,依然可以顺畅打印。这一技术源于特殊的工业设计:特有的双橡皮进纸辊,能够有效防止多页进纸,从而避免卡纸现象;更短的纸路设计,则确保了打印流程的顺畅高效;而更长的进纸导杆,则进一步减少了纸张偏斜的情况。
不要小看了这一细微的设计革新,它使得富士施乐的打印机产品系列因而得到了“畅打神器”的美誉。
如此种种技术创新,体现在富士施乐每一个系列的打印产品中。富士施乐承袭了发明第一台激光打印机的荣耀,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用科技创新持续诠释着打印机界的传奇。毫不夸张地说,富士施乐打印机的身体里,是满满的科技创新的DNA。
[时间:2014-12-25 来源: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