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和外资已成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

  《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近问世,这部最新的中国出版蓝皮书对2004年-200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特征、走向和出版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报告》指出,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新特点是:民营资本和外资成为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以大量具体数据说明,随着我国出版物总发行和二级批发业务向非国有资本开放,民营书业进入出版物总发行和二级批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2004年4月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首家获得“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证”以来,到2004年底,我国已有14家民营与股份制书业企业获得国内总发行权。

  最近两年,民营书业资本运作日趋活跃,资本运营成为民营书业新的热点话题。如上海英特颂公司联手国有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上海万卷新华图书有限公司”,江苏鸿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新华书店总店宣布合资成立江苏新华鸿国书城管理有限公司等。民营书业资本还在寻找机会引进外资,如2005年3月,席殊书屋通过引进一家法国公司的资金,完成了股权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出版行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进入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根据《报告》提供的资料,在期刊出版方面, 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时尚健康》等8家杂志社与国外的版权机构合作;在印刷业,2004年外商投资印刷企业55家,投资总额1.33亿美元,与前两年相比,投资企业数在降低,但投资总额逐年递增;在发行业,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批准了11家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除辽宁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时信出版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辽宁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未做统计外,注册总额达5.47亿人民币,外资在我国分销领域的投资日益增大。而2004年8月19日,亚马逊公司收购卓越网100%的股权,也构成最大一宗出版业外资投资案。《报告》预计,今后几年外资进入中国出版物市场仍将保持相当的热度。(完)

  2005中国出版蓝皮书:揭示出版业的现状、危机与对策

  编者按:为了全面总结和研究我国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思路,继2003年、2004年之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近日推出了第三部“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本年度中国出版蓝皮书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了2004~2005年度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对新闻出版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出版业发展的六大建议。本文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以飨读者。

  一、中国大陆:出版业整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

  在经济发展势头出现较热状态下,各产业价格指数上涨明显,出版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活跃增长的势头。年初的首都图书订货会、年中举行的全国书市和秋季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均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此外,企业化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民营书业企业获得较快发展。2004年新书定价总金额、图书发行总额、期刊种数、报纸印数、报刊定价总金额、录像制品品种、出版数量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出版单位企业化改制获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国务院《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的颁行,出版体制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国务院在2004年4月5日正式下文,批准中国出版集团改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标志着中国出版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制大幕正式拉开。此后,多个出版、发行集团均实现了由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其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还改制成为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出版领域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而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全国第一家在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此外,科学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辽宁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等改革试点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工作也不同程度取得重大进展。

  在出版集团进行企业化转制的时候,发行集团的改革,则已经深入到股份制改造的阶段。2004年11月24日,上海新华书店股权转让案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开标,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以3.48亿元代价接手上海新华49%股权后,成为上海新华的第一大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文化单位通过市场竞价转让股权进行产权改革,实现混合所有制的第一家企业。而新华书店总店实行的则是剥离改制的思路,将新华书店总店将原有出版物发行主业剥离出来,与社会资本进行合资,成立新的股份制企业“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

  2.民营和外资成为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出版物总发行和二级批发业务向非有国资本开放,民营书业进入出版物总发行和二级批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 2004年4月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首家获得“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证”以来,到2004年底,我国已有14家民营与股份制书业跻身总发企业之列。

  最近两年,民营书业资本运作日趋活跃,资本运营成为民营书业新的热点话题。如上海英特颂公司联手国有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上海万卷新华图书有限公司”,江苏鸿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新华书店总店宣布合资成立江苏新华鸿国书城管理有限公司等。民营书业资本在与各国内资本合作的同时,也在寻找机会引进外资。其中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与联经出版公司在台北共同组建台湾“上海书店”,致力于构建华文出版的大格局。 2005年3月,席殊书屋也通过引进一家法国公司的资金,完成了股权的国际化。

  在外资进入方面,随着我国出版行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进入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在期刊出版方面,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时尚健康》等8家杂志社与国外的版权合作。在印刷业,在2004年,外商投资印刷企业55家,投资总额1.33亿美元,与前两年相比,投资企业数在降低,但投资总额呈逐年递增。在发行业,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批准了11家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除辽宁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时信出版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辽宁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未做统计外,注册总额达5.47亿人民币,外资在我国分销领域的投资日益增大。而2004年 8月19日,亚马逊公司收购卓越网100%的股权,也构成最大一宗出版业外资投资案。预计今后几年,外资进入中国出版物市场仍将保持相当的热度。

  3.数字出版业蓬勃发展,掀起出版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浪潮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正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渗透,出现了电子书、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博客(Blog)、按需印刷和网上销售等新型出版形态。随着通信技术对出版业的渗透,又出现了手机短信、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甚至还有手机视频等新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丰富了传统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更代表了21世纪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在2004年,全球数字出版业总营业额已经达到120.1亿美元。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年增长率在33%以上。从我国看,现在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03亿人,居世界第二,手机用户已达3.4亿,网络游戏玩家达2025万人。据预测,随着3G技术的应用,用手机读小说、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应用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从数字出版的销售收入来看,2004年底,我国互联网出版总销售收入达35亿,年均增幅达50%,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约250亿。截止到2005年4月,我国电子书销售总册数达到805万册,出版总量达到14.8万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已经超过1000家,55%的省级图书馆开始使用E-book。

  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出版从出版形态到出版流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数字出版也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强大的冲击与挑战。对出版业而言,既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又要改变传统观念和模拟作业的方式,迎接科技大冲击的挑战。

  二、香港地区:出版发展平缓,政府力推创意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从总体上看,港台出版业在2004年以来发展呈现出平稳甚至是不景气的态势。综观2004年度,香港出版的一般图书仍是以实用性、消闲性为主,基础文化类较薄弱。出版社依旧采取出书小型化政策,广种薄收,大型投资欠缺。另一种现象是,原创性题材减少,市场上越来越多购入版权的书籍。漫画出版近几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2004年香港漫画出版整体不振,不少漫画出版社倒闭或停业。

  为了强化香港出版业的发展,香港各界也主要从两个方面在加大努力。

  一是社会各界共同推广阅读风气。举办了许许多多的阅读活动,当中有政府主办的,有学校主办的,有出版业界筹划的,有传媒机构策动的,更难得的是多了商界参与赞助和支持。形式包括书展书节、好书推介、名人推介书籍、阅读报告比赛、阅读讲座、读书会、故事会、阅读口号或阅读海报设计等等。这些活动对激活香港的阅读风气,提升香港人的文化素质,培养新一代阅读阶层,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锐意扶助创意产业。社会各界纷纷讨论如何把握香港现存优势,进一步推动创意文化产业,以期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政府亦加强对香港创意文化产业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多个跨地区的文化合作论坛、参与多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展示香港五大创意业的最新发展,进而又宣布成立创意文化委员会,广纳香港、内地、台湾及海外的产业界、文化界参与研究,整合资源、重点推进,加快推动包括出版在内的11种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台湾地区:传统出版受到挤压,集团化和异业结盟成为对策

  综观2004年以来的台湾出版业,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图书出版经营困难。台湾图书出版业近年来在营业额上虽有小幅增长,但整体而言,台湾图书出版产业无论上中下游都面临若干困境,经营十分困难。图书的年度出书量持续攀升,目前已达4.4万种。由于种种因素而形成的猛出新书、以书养书、高退书率现象,成为产业病灶。

  第二,杂志业进一步朝集团化发展。继Tom.com买下电脑家庭、商周集团后,泛太平洋集团总裁潘思源,以个人名义投入上亿元资金,买下九本平面杂志,建构全方位平面媒体集团,快速成为规模仅次于Tom.com的杂志集团。

  第三,传统出版日前受到数字出版的挤压,异业结盟、出版产业与资讯产业的结合成为新的选择。传统形式的出版物,如:报纸、杂志、图书等,销售上皆受到网络、数字出版的强烈挤压,不管是对阅读率、还是购买率的调查,都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出版业为求生存,逐渐以集团化、异业结盟、复合式经营等作法,以降低成本。以同一份内容、创意,作多方面的利用以增加附加值。如:东森电视台并购《民众日报》,而能一稿两用(电视、报纸),节省成本。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版产业与资讯业及其他文化产业的疆界有开始趋于模糊之势。特别是图书、杂志出版的数字化,使得出版业与资讯业合流,将逐渐达到难以区分产业界限的程度。如:宏基为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与交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合作,成立电子出版、数字音乐两家数字内容公司,并与各大出版社及五大唱片公司洽谈入股合作。

  第四,简体字图书在台销售增长迅猛。台湾在2002年开放大陆简体字出版物在台公开销售,使得台湾进口图书产生大幅度的增长。2004年台湾进口大陆地区出版物比2003年多了将近一倍,可见台湾图书市场对大陆简体书的需求,并且带动简体字书店在台日益兴盛。 2004年2月联经出版公司与上海季风书园合作的“上海书店”正式营运,是台湾最大、最齐全的简体字书店。另外还有若水堂高雄分店、台湾天龙图书公司与福建外文书店合作成立“台闽书城”,博客来网络书店的简体字馆也在2004年11月正式开馆,形成一股蓬勃的简体书店热潮。

  四、出版业的泡沫化倾向和教材出版改革,使出版业的发展面临考验

  1.出版业泡沫化倾向初现

  目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种数大幅增长,但印数下降、退货增加、库存暴涨,效益下降等现象,出版业面临滞胀局面,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

  2004年,全国图书品种增长9.4%,总印数下降3.8%,定价总金额增长5.5%,发行业纯销售数量下降 1.32%,金额反而增长5.28%,库存数量增长8.04%,金额增长11.9%。出版业这种出版品种大幅上升、但印数和销售册数继续下降、退货和库存保持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图书生产上升,但消费能力在下降,出版业仍然靠提价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库存量超过年产值,出版社不得不通过增加品种和大量主发图书来广种薄收,并造成新一轮退货,如此恶性循环,新书泛滥成灾,便形成市场泡沫的现象。

  这不是行业繁荣兴旺的标志,而是危机四伏的不良先兆。

  2.教材出版改革影响出版业利润

  在我国,出版业的利润严重倚重教材教辅,图书出版的结构不尽合理。教材出版改革也将使出版业发展面临历史性大考。

  而目前正在扩大试点的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工作将于2006年开始推广到11个省市,到2008年在全国全面铺开。而到2007年还将全面实行国家免费提供中小学课本制度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此外,对教辅出版也将实行新的管制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对严重依赖教材利润的出版业来说,无疑将极大影响到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对出版业来说,大众出版呈现出泡沫化征兆,而教育出版改革的推进,又将严重削减出版业的利润。在这双重夹击之下,虽然由此断定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将“崩溃”为时尚早,但出版业将面临历史性考验恐怕将难以避免。

  五、对促进出版业发展的六点对策

  针对上述发展趋势和出版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将出版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出版行业作为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国内,不少省份也将出版产业列为本省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应当将出版业和其他文化产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进行出版传媒产业园区建设,出台吸引高级人才进入出版产业的户口政策,进一步加大出版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力度等,扶持、引导、促进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激发出版企业活力。出版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文化体制中一直走在前列。但是,在改革试点工作中,改革进程也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和障碍,这些障碍既有观念上的思想不解放的因素,也有利益集团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因素,还有政策不配套的原因。而改革推进的迟缓,又使出版业的活力难以充分激发。因此,如何以改革的动力,大力推进出版业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出版单位的企业化和事业化分类转制工作,就成为发展出版产业的重要之举。

  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大力投资出版产业。随着出版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国家对出版产业的投资将越来越少,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等商业资本必将成为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资本来源。但是,目前的产业准入障碍和投资门槛,都使社会资本难以顺利进入出版产业,这必将阻碍出版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产业包括出版物策划制作、市场分销、印刷复制等领域的投资,为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第四,加快利用数字出版新技术,加快对出版业的产业升级。要重视网络出版资源,实现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的互动,并将跨媒体出版作为新的努力方向。对管理机关而言,要尽早制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鼓励优秀的原创数字出版物出版,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时代的内容传播,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影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方面(如电子纸的研发、数码印刷设备的研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进一步加大打击盗版和非法出版力度,为出版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侵权盗版是出版业的毒瘤,也是出版业的一大顽症。它既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形象。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盗版现象将直接使我国经受国际拷问。

  打击各种非法出版行为,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也是出版业应对“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

  第六,大力发展公共出版事业。出版业不仅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知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的发展,商业化是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也还有为数不少的文化项目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例如少数民族文化出版、盲人出版事业,自然科学和社科学术著作的出版等,都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可以解决。对于这些公共出版事业,就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和保障力度,提高投入经费、提供有关财税政策等。

[时间:2006-02-16  来源:中国出版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