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向沉寂的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一件是9月11日,该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京签署“高铁技术系列丛书”出版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另一件是该社自主研发的融传统出版与新媒体于一体的M+BOOK技术问世。对于后者,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章梓茂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M+BOOK技术的过程,让他深深体会到传统出版社要焕发活力,须走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之路。
《中国新闻出版报》:目前,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变革,那就是数字出版的兴起。据了解,对于数字出版,不少出版社的做法是和技术商合作,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则是走自主研发之路,对此您是怎么考虑的?
章梓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全国著名的工科大学,背靠学校学科特色和雄厚的科研基础,出版社出版图书的类别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法律、外语、大学公共基础课等领域的高等学校教材、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学术专著、科技图书以及各类技术培训用书。当前,教材、教参等图书同质化、重复、跟风、抄袭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保证优质图书的市场份额。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涉足数字出版给出版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章梓茂:是出版观念的转变。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于2001年,正式生产运营是2003年,和其他出版社相比,我们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出版社。也许正是因为年轻,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10余年间我社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2005年8月获得音像出版权,2006年4月获得电子出版权,2014年3月我们获得了互联网出版权。这次M+BOOK技术自主研发的成功,既是出版社观念转变的再次体现,也是出版社立足转型升级的结果。
《中国新闻出版报》:综观当今数字出版技术,我们发现“在线”是个必备条件。而M+BOOK技术的核心优势是线下阅读,读者只要一本书和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线下”“方便”似乎是这项技术的两个关键词。
章梓茂:是的,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我们研发M+BOOK技术的初衷。现在有大学生普遍不爱学习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偏见。在我看来,大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的教材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理工科高校教材为例,一个零部件在纸质上呈现的仅是一个平面,如果在教材印刷中应用了M+BOOK技术,学生便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三维交互对这个零部件进行360度的立体化学习,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此前,用我社出版的教材做过一个课堂实验,发现应用了M+BOOK技术的教材,老师们说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也说学习变得容易了。反之,效果则不同。
M+BOOK技术的关键是解决了目前数字阅读必须在线的制约。试想,一位大学名师每学期所教学生最多也就300~400人,其他学校的学生想听到这位老师的授课几乎不可能。而在同种教材中应用了M+BOOK技术,那就会使成千上万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由此可以说,出版技术前进一小步,学生学业前进一大步。
《中国新闻出版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益成熟,纸质图书将会消亡的呼声似乎更加强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研发出M+BOOK技术,是否在告诉世人出版社对纸质图书出版失去了信心?
章梓茂:恰恰相反。我们认为M+BOOK技术的问世,是对纸质图书消亡说法的回应。当前,纸质图书出版的确存在着各种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纸质图书的优势不存在,比如它的墨香、便捷,它的系统性、严谨性,以及对视力的保护等。实践证明,数字出版不是纸质出版的杀手,而是朋友、伙伴,那些融合了新兴出版技术的纸质图书一定会因为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市场前景广阔。比如,如果老年人的报纸应用M+BOOK技术,可以解决老年人由于眼花读报不便的困难;再比如,如果医学图书应用了M+BOOK技术,可以解决学生不能随时进入解剖室学习的困境。还有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选题的出版,均可以应用M+BOOK技术来解决纸质图书的视觉短板问题。对于出版社而言,纸质出版是翼、数字出版也是翼,只要双方有机融合就会比翼齐飞、焕发活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与新媒体融合的难点在哪里,是内容、技术还是人才、资金?
章梓茂:客观地说,这些因素都是现实中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出版社走媒体融合之路,不是出版社某个部门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员工都要参与其中,这是涉及出版社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的大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现有员工60余人,在M+BOOK技术研发过程中,可以说是全员参与。这其中,有的人可能做得多些,有的人可能做得少些,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从我们“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认真做书”的社训也可见出版社的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经常学的一句话。未来,传统出版社由内容出版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变易,由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变难,而向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特色内容服务商转变更难,但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既定目标。只要方向正确,关于技术、资金和人才,可以说倒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时间:2014-12-0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