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的纸电同步战略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商务印书馆所引领的新向度引起广泛讨论。日前,记者就纸电同步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
打开数字出版新局面
纸电同步不同于一般数字出版之处,在于它改变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相对立或者两张皮的尴尬甚至不正常局面,在流程和内容方面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记者:商务印书馆在百余年的发展史中,屡开风气之先,请谈谈纸电同步出版的战略举措,其转变意义何在?
于殿利: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可谓恰逢其时。在这方面,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有理由走在前面。
纸电同步出版标志着商务印书馆正式进入了出版的新时代,即全媒体出版(或混合出版)的新时代。全媒体出版就是多渠道的同步出版:图书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质图书出版,另一方面以电子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其最大的革命性是对中国近年来数字化进程的一种升级或颠覆,也让出版社跨媒体出版又跃进一步——电子书不再是纸质书的附属开发方式。
商务印书馆之所以实施全媒体出版战略,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对读者、对全媒体需求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对未来出版形势和格局判断的考虑。
记者: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版业数字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出版社都在电子书的出版方面进行过探索,这次商务印书馆开启的纸电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于殿利:在此前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中,要么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割裂开来,使数字出版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传统出版的对立面,要么在传统的出版社使内部数字出版成为纸质图书的附庸。目前整个图书出版市场还停留在“纸书电子化”阶段。书一开始并不是为电子出版准备的——出版社发行一本纸书后,觉得这本书也适合在电子平台上推出,才会着手将纸书转成电子版。
纸电同步不仅要求编辑方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全面变革,更要求在变革过程中的编、印、发3个出版环节上的协调一致性,即以内容为核心或出发点,以多种产品形态为最终目标,以相应的多种生产方式和多种销售方式予以配合的全价值链创新。
纸电同步不同于一般数字出版之处在于,它全面颠覆了传统出版的编、印、发流程,改变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相对立或者两张皮的尴尬甚至不正常局面,在流程和内容方面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近年来,数字出版成为热点,“数字出版”的概念也时常被误读,时常被理解为“传统出版”的对立面,进而对纸质出版“宣战”,进而“革命”。实际上,“数字出版”的对应概念应是“模拟出版”,而“传统出版”对应的概念则应该是新型的“现代出版”。新型的“现代出版”就应是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的一种混合形态。因此,相比而言,全媒体出版,或者如国外出版同行的“混合出版”的叫法,比目前的“数字出版”更科学、更准确。
首先要转变的是观念
编辑必须改变传统的图书选题策划的单一思维,而转为以内容为核心或出发点的多种媒体或介质的产品设计观念
记者:对一个传统出版社来说,要做到纸电同步,也就是成为全媒体出版社,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于殿利:我们首先需要观念的改变。要把出版产业做成真正的内容,要把内容价值最大化,从编辑策划角度,就想到产品的多元形式。
要做到纸电同步需要改变整个出版流程。传统出版要从编、印、发3个环节全面升级为全媒体出版,以内容为核心去策划所有介质产品。具体讲就是:从传统的选题策划改变为产品设计,一个内容可以对着多种形式的产品,以内容为核心,改变传统的选题策划观念,转变为新形式下的产品设计;从选题单上开始改变,从选题单只对着纸质书,改变为直接对着几种产品形式。编辑要在整个产品预算中有一个全面的控制。
全媒体出版也包含传统的纸介质在内,从而实现了数字产品与纸介质图书的有机结合,它们同属于图书产品,只是呈现的介质、载体或产品形态不同而已。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改变传统的图书选题策划的单一思维,而转为以内容为核心或出发点的多种媒体或介质的产品设计观念。而数字产品不一定只是纸质图书的简单数字化翻版即电子书,电子书只是最基本的数字产品,而最能体现数字技术魅力的是对纸介质图书内容的价值创新,即更能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更多更好增值服务的数字产品。它的形态可以是书,也可以是在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数据库和APP等。这就要求编辑根据基础内容,结合不同介质的特点来设计读者喜欢的产品。在这一观念下,纸质产品和数字产品不再对立,不再相互矛盾。相反,可能会相互促进。虽然在当下,消费者的选择仍以纸质图书为主,在全媒体出版的新型业态下,我们仍然必须为读者提供数量足够多的优质纸质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载体和习惯的变化,势必会对数字产品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以读者或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核心,为读者或用户提供包括纸质图书在内的全媒体或多介质产品,供他们来选择。
为此,在编辑业务流程方面,也必须做与之相适应的再造,即创造由传统的一个选题只生产一种介质的产品转变为一个内容可以生产多种介质产品的新流程。在选题单和发稿单的源头上就实现纸电一体化流程管理,同时把数字产品与纸介质图书纳入到统一的选题三审制、编辑加工三审制和发稿三审制流程中。在组织机构的再造方面,以全媒体出版中心取代传统的出版部,顺应新的生产模式推进数字化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实现优质内容价值最大化的传播,强化纸质版图书、手机APP版、数据库版、网络版的一体化研发,分产品加工制作和运营推广,从而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一体化运营和一体化管理。
记者:纸电同步在生产方式上,将给出版社带来什么改变?
于殿利:没有适应于数字产品开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全媒体出版就会停留在以纸质产品为主,附带生产数字产品的无奈状态。众所周知,数字产品往往需要结构化的数据,但传统纸质图书的排版方式和出版流程所提供的数据,是不能结构化的数据。因而如果只有纸质产品的生产流程,我们的数字产品就会有很多羁绊,就会陷入不停地生产—转换、再生产—再转换,不停地加工或处理“历史数据”的泥潭。因此,纸电同步出版在生产环节或领域,意味着生产流程的再造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以工具书为例,商务印书馆在工具书的编辑方式、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方面,开发完成了辞书编辑编纂系统,逐渐形成“三库两平台”的框架思路,即辞书语料库、辞书数据库、可复用的资料库,编辑编纂平台和内容排版发布平台。“三库两平台”中,三库是上游,将为工具书的全媒体出版提供源源不断的来源,两平台是中游,它们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极大提高工具书的出版效率,还能为内容的价值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提供高效服务。这些珍贵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构成了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商务印书馆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生产方式的数字化,是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实现全媒体出版的重要特色。
多年酝酿破土而出
多年来,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产品逐步实现了从书本到知识再到服务的变化
记者:目前出版市场对于电子书制作流程的经验有限,更缺乏最佳解决方案。商务印书馆的全媒体出版战略是怎样形成的?
于殿利:全媒体出版对于商务印书馆而言,不是一种口号、一个概念,而是涉及编辑、生产、销售等出版各环节变革的一种积极作为。它不是在一天内就发生的,而是商务印书馆10多年来数字出版探索与深化的必然结果。早在10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就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近些年来,我们对数字出版的准备更加充分,实践更加深入。具体而言,一是资源和技术准备,二是开发数字产品,三是探索数据产品的营销渠道。
商务印书馆最开始的探索集中在工具书的编辑和出版方面,建设了大规模的辞书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来编纂辞书,逐步形成了工具书数字出版上中下游一整套框架思路,确定了辞书数字出版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了《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众多工具书的数据结构化工作。目前已成功开发《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等广受市场好评的数字产品,完成了乌尔都语、豪萨语和僧伽罗语等18个小语种的全媒体出版。其中《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开启了数字工具书内容新模式——知识系统,对工具书数据进行了全面、全新的深度加工和动态重组,开发了领先的检索系统。创新的知识系统内容模式,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工具书内容及其编排方式、查询方式得到立体化、多方面的扩展,显著提升了工具书的使用价值。这个产品,能够看到从书本到知识再到服务的一种清晰的变化模式。
同时,商务印书馆百年资源的数字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近些年来对民国期刊进行了深度加工整理,开发了“东方杂志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进行了结构化处理,使得代表着“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度”的学术经典,以数据库和电子书的不同形式,和纸质图书一起,共同服务于读者。销售方面,商务印书馆一边自建渠道,一边与国际著名出版机构荷兰威科集团、美国圣智学习集团、美国亚马逊公司和清华同方知网等合作,将数据库、电子书和APP等以多种渠道,以B2B和B2C等多种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应该说,经过10多年的耕耘和积累,商务印书馆实现了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到以纸电同步出版的突破,正式步入了全媒体出版或混合出版的新阶段。
记者:比起纸书,制作电子书的过程更像网页设计,这给一些出版社带来了不少技术限制。商务印书馆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于殿利:为实施全媒体出版战略,商务印书馆从编辑源头、内容加工,再进入到生产流程环节,整个出版流程都在进行改革。编、印、发重新再造流程,重新整合融合,把数字产品在编、印、发流程中进行全新改造升级,如设立全媒体出版中心等。目前,商务印书馆已制定了自己的转码标准和规范,有专门负责电子书转码的技术部门,为商务印书馆纸电同步出版奠定了基础和可能。全媒体出版,用的是不同的产品形式和技术手段,既有不同性质的分头加工方式,又有统一管理。
目前对我们来说,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困难是数字产品的著作权归属,纸介质出版权和数字出版权是分离的,这个分离造成数字出版最大的困境。我们要求编辑谈版权时必须将数字版权和纸质版权拿到手,编辑要从选题确立的时候,就要对是否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确认,要考虑选题产品的版权归属。
科技创新与出版的融合,其真正的动力源自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任何科技创新或革命如果不能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便不能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全媒体出版和纸电同步出版战略的实施,便是基于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判断。我们只有不断地顺应市场需求,借助科技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以内容为核心和出发点,不断满足读者和用户对全媒体产品的需求,才能让读者和用户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的成果,才能无愧于这一科技创新时代。
[时间:2014-12-02 作者:王坤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