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100个人里有一个人在做印刷

深圳印刷

   其实深圳是一个很赞的城市,拿上海做一个对标吧,这个年轻的城市创新能力强,随便拿一家公司来,在国际上都是鼎鼎大名。

 
  你看,做房地产有引领全国的万科;做银行有招商、保险有平安、通信设备有华为中兴、做互联网有腾讯、这些很多都参与了全球的竞争,成为跨国的巨头,而上海的模式,以国资为主,创新的活力比深圳差的很大,很少有民营企业做到这么大的规模。
 
  深圳是一个年轻环境优美的城市,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包装印刷企业在全国的总量那是一直顶级的阵容。可以这么说,深圳已经是我国最大的印刷包装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印刷品出口基地。
 
  大量销往海外的药品、食品包装印刷品以及书刊和儿童图书,均为深圳印刷企业印制,深圳在中国印刷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已经领先一步。
 
  在2013年,深圳共计有18万人从事印刷业,而深圳的总人口是1062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深圳人中有1.6个在做印刷。
 
  深圳的出版业
 
  2013年深圳市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4家,期刊37家,图书出版社2家,音像出版社4家,电子出版公司1家,互联网出版单位14家。
 
  深圳全市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689种(其中新版图书371种),总印数1072万册,总造货码洋1.75亿。2013年全市报纸出版印数72707万份。网络出版总产值近350亿元。全市杂志印数为2619万册,发行总额约2.07亿元。
 
  深圳的印刷业
 
  2013年,深圳印刷企业总数就达到了2430家,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而深圳的总人口是1062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深圳人中有1.6个在做印刷。
 
  400多家印刷企业承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刷品,加工产值达104多亿元。10多家企业入选“全国印刷企业百强”。
 
  而在发行业方面,2013年深圳共有出版物批发单位86家,发行额74048.7万元;零售单位1053家,总产值34165万元。
 
  怎么发展起来的?
 
  当然一口吃不成胖子,深圳的印刷业也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慢慢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享受对外开放的灵活政策,很多香港的工厂纷纷考虑北迁发展。大批传统的制造业工厂,例如皮革厂、电气化厂、电子技术公司迁来深圳,都需要制作说明书和传单进行宣传,深圳经济特区本身也有制作书刊、画册、杂志的市场需求。于是,现代化印刷企业开始在特区萌芽。
 
  当时深圳印刷厂规模很小,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国外二三十年前的,不仅噪音大,还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而且成品率、合格率还低。此外,在管理水平和生产理念上,别说香港、新加坡,连北京、上海的都比不上。
 
  而后,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加大,设备的更新换代,深圳的印刷业一路筚路蓝缕逐渐做强。1992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深圳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印刷业也从中受益颇多。深圳的一些老印刷人认为,90年代深圳印刷业是快速发展期,犹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印刷业布局可以分为4大中心。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其次是欧洲,第三大中心在日本,深圳印刷界人士认为,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珠三角地区加上港澳两地,规模和实力位居第四。
 
  但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印刷业大洗牌。美国受金融危机所困,印刷企业接二连三倒闭。欧债危机后,欧洲印刷业也出现了倒闭潮,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恢复。日本整体经济环境遭遇20多年衰退期,对印刷业冲击很大。
 
  当然,危机对深圳的冲击也相当大,很多印刷人都记得,2009年春节后开工,深圳光跑路的外资企业就有数百家,出现了很多劳资纠纷。幸亏深圳顶住了这场冲击,最后实力不降反升,现在行业总体已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位列全球第二。
 
  当然,眼下也是一次调整期,善于创新的深圳印刷人也跟上了深圳这场“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升级转型。难免的一些阵痛,我们也坚信,深圳的印刷业未来将更加美好。

[时间:2014-12-01  来源:地平线]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