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跨界 印刷业为转型升级寻良方

印刷业跨界

  在如上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11月13日,2014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四届亚太印刷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及地区的印刷同仁就全球及亚太经济圈印刷业现状及突围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期《印刷周刊》特对此予以多视角报道,以飨读者。

  “触网”是令每个传统行业都兴奋的话题,印刷业也不例外。当数字时代到来,每个印刷人都在思考传统印刷业如何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11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2014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四届亚太印刷论坛上,中国印刷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知名印刷行业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全球知名印刷设备、器材供应商代表,以及国际性印刷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全球以及亚太各国及地区印刷业的现状与趋势、创新突破、升级探索等话题展开讨论,为中国印刷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经济环境影响行业走势
  
  得益于国家经济、文化市场的刚性需求,以及全球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中国印刷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规模已居全球第二。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介绍,近年来中国每年进口印刷设备约25亿美元,而且中国政府对此实施免关税政策,中国同时也为世界很多国家提供了印刷服务。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为中国经济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国印刷业,在近一段时期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运行。根据总局2014年印刷企业年度核验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印刷业总产值达10398.5亿元,整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大国。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亿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从2012年开始,中国印刷业总产值的增长率由多年的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比上年增长9.6%。2013年这个增长率继续回落,为9.3%,但仍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与中国相比,日本印刷行业的情况并不太乐观。据日本印刷产业联合会国际关系总经理石桥邦夫介绍,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了7%,但印刷行业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印刷公司数量下降了65%,就业人数下降了73%,出货量则下降了70%。日本印刷技术协会曾在2013年对成员企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经过6年的持续下降,印刷业的销售额终于在2013年增长了0.1%,利润增长了2.6%。从细分市场来看,日本商业印刷销售额7年来连续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趋于缓和;出版印刷销售额已经连续下降了近11年,经常性利润率维持在1%~2%的低范围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目前欧盟各国印刷行业的营收呈现巨大差异。欧盟印刷联合会主席哈弗德·格罗泰姆在介绍欧盟成员国家印刷行业整体情况时提到,欧盟成员国整体印刷公司数量在2007年达到13.5万家之后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到2011年仅剩12万家;雇员数量从2001年的95万人已经减少到2011年的70万人左右,随之而来的是整体营业额的大幅下滑——从2007年的1050亿欧元减少到2011年的900亿欧元。
  
  “截至2014年6月,澳大利亚印刷行业销售额为79.69亿澳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行业年增长率预计为-4.3%。在未来5年内,预测降幅会缩小至2.6%。”莱恩印业集团执行董事、澳大利亚印刷行业联合会名誉主席彼特·莱恩在发言时表示。据他介绍,尽管销售额连年下降,但印刷行业的资本支出却在上升。由于购置新设备和现有设备进行配件更新的需要,截至2014年6月,资本支出从1.66亿澳元上升到2.01亿澳元,增幅达21%。
  
  数字化驱动企业变换思路
  
  无论是日本、欧洲还是澳大利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出版行业的萎缩给处于上游的印刷行业带来了冲击。“传统出版面临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导致印刷板块的缩减。此外,票据印刷量也在下降,尽管针对账单、发票、直邮信函等数据处理服务对票据印刷市场的增长有所帮助,但数据处理服务已经基本饱和。”石桥邦夫表示。
  
  彼特·莱恩认为,相对于数字印刷,普通印刷需求量正在不断减少。首先,表格、文件等商业印刷业务需求量受到来自电子商务的冲击;其次,终端顾客越来越多地使用自有打印机,这对商业印刷市场也造成了影响。由于电子票据、电子出版物和电子银行的增加,票据、海报、邮票等非出版物印刷收入也在大幅下降。书籍、报纸、杂志、黄页的印刷量更是面临着长期下降趋势。
  
  在菲律宾印刷工业联合会主席多米纳多·D·布罕看来,目前的经济形势恰恰给发展中国家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驱动发展中国家印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有3个,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西方发达国家印刷成本的增加。”他分析认为,首先,经济发展与印刷业、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关联。印刷业和出版业随着经济大环境的起伏节奏而变化,对于印刷业和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更是如此。其次,印刷设备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印刷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新要求。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尤其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印刷企业减少生产时间,缩短印刷等待时间并大幅度减少浪费,这也为行业实现高度电脑操作和精益生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在小批量出版物生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这些国家的出版商将印刷需求转移到亚洲国家来实现,这样的机会被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
  
  如其所说,中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一直保持着逆势增长,并成为中国印刷业走出去、满足全球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主要窗口。中国印刷业在过去一年中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与此同时,30多年来中国印刷业引进消化吸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增强了中国印刷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另外,创意设计、物流服务扩充了印刷加工的商业价值,标准化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中国印刷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这种融合共赢的过程中,中国印刷业正在实现由生产加工型向综合服务型的转变,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产业融合开辟利润增长点
  
  在印刷业的“寒冬”来临之际,各国都在开拓思路寻求良方,跨界与融合成为各国印刷业转型的关键点。“通过跨媒体转型开辟新利润增长点十分重要。”彼特·莱恩表示。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梁兆贤认为,印刷行业跨界发展的核心是综合而全方位的发展模式,而全方位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深度发展,打造文化核心竞争力,借助印刷的实现能力,融合产业发展,以“传统文化+现代思维+科技力量”,打造文化品牌的全新面貌和价值;其次是纵向发展,提升生产力;最后是横向发展,从传统制造加工转变为提供多元的产品与服务。他具体指出,多元化的产品应该无论在材料使用和外观设计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例如为了突出一种果味啤酒的纯天然口味,该产品在设计外观时采用清新的互动式包装:只有将酒瓶包装上的果皮轻轻剥落,才能露出里面公司的标识和产品介绍,这一设计和包装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而在服务的多元化方面,他建议将分散式的加工服务转变为综合性服务,整合企业上下游,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对电子文件实施分类储存服务,为产品开发和运营服务提供支撑,实现适合出版物的多形态生产、多渠道和多终端发布。在这一思路引领下,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已经在北京建立了文化产业园区,集文化交易平台、艺术品展示拍卖、新媒体创作、出版、美食、文化教育等于一身,跨界打造文化产业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印刷业在跨界转型方面踏出探索性步伐的企业并不少见。据了解,目前,中国共有数字印刷企业2488家,数字印刷生产设备7715台(套),数字印刷产值比上一年增长63%,达到103亿元。中国印刷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总业务量接近300亿元,中国专业印刷电子商务网站超过了100个。在云印刷商业模式方面,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已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在印刷产业向创意设计文化延伸发展方面,雅昌文化集团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印刷品制作的中心,它以印刷加工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通过打造“全球艺术印刷中心”和建设“中国艺术品数据中心”,实现了跨艺术产业链的产品制作和系统服务。在通过物流服务提升价值方面,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北京中融安全印务公司等企业都有积极的探索。
  
  作为中国印刷企业的代表,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沈伟荣也分享了该公司的成长路径。“既要跨界,也要专注。”沈伟荣认为,作为印刷企业,首先要围绕印刷包装主业坚持做专做精,做强做大。界龙实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通过资产重组、充实优质资产,剥离不良资产,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注重技术创新,搭建起行业领先的生产技术平台,成为上海第一家数字化、网络化印刷的企业。在发展绿色印刷方面,他们加大微型瓦楞纸产品和饮料软包装领域的投资,引进世界领先的柔印生产线。在转变经营模式方面,界龙实业的经验是,通过整合制造和服务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专门成立了创意设计中心,提供策划、设计、摄影、包装结构、用材、工艺创意等服务。此外,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界龙实业也已经迈出步伐——投资一亿多元利用存量工业厂房建设中国国际印刷包装创意总部园,已经初步形成集商务办公、大型会务、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下一步还将规划发展印刷产权交易平台、酒店服务业等。
  
  当前,全球印刷业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密集,世界各国正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领域谋求融合共赢。即使行业整体形势严峻,各国印刷行业从业者仍对未来充满期待,“绿色环保、数字融合”的发展方向也是各国印刷行业的共识。正如王岩镔在论坛致辞中所说,鼓励创新数字网络印刷商业模式,支持数字印刷核心技术研发,终能实现传统印刷与数字网络融合发展的质变。

[时间:2014-11-19  来源:《印刷周刊》]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