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柳建尧:免费网络文化在改变

免费网络版权

  原标题: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柳建尧:免费网络文化在改变

  11月15日,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版权年会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召开。年会包括以“跨界、融合、创新、共赢——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与版权”为主题的年会论坛和2014年中国版权协会会员大会暨年度评选颁奖大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柳建尧在大会上午的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

  他表示,免费的网络文化,可能是知识版权运用的一个瓶颈,但是这个形势在一天天好起来。互联网企业在建立全社会统一的数字版权技术的规范有很多积极的探索,但是在国家这个规范标准建立方面,应该通过企业的实践,能够逐渐出台关于版权数字保护的标准。

  以下为演讲实录:

  柳建尧:各位上午好,刚才万捷董事长说,他的行业一千年,我所从事的行业比他的资格还老,在三千年以上,因为在没有印刷书之前就有出版。万捷董事长的雅昌已经大部分完成了转型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相比雅昌来比传统。传统这个词二十年以前是中性略带褒义的词,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这个词在今天,中性偏带贬义,在传统行业工作的人面临很大的纠结,包括今天早晨我下车之前,带不带领带我还纠结了几分钟。在面临这样一个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时代,传统行业确实面临很大的纠结。我来自比较传统的出版行业,今天出版行业的人来的不算太多,所以我介绍一下出版行业的情况。

  出版行业的产业业态不复杂,纵向来看,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特别是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为这些年出版业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横向来分,传统的出版行业分为教育出版…受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业更新的影响,大众出版,特别是新闻媒体在过去几年已经出现了拐点,教育出版和科技出版才保持了增长。

  刚才彭主任讲到,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高速成长,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国的出版行业快速增长了20年,毫无疑问在全世界已经成为出版大国,我们出版的图书每年是44万册,美国的一倍,日本的四倍。第二位美国,第三位日本,这是全球出版行业的排名情况。我们出版的期刊接近一万 ,在全球也排第二位。但是这么大的量,从业人员20多万人,我们一年的销售收入才多少呢?整个全中国的图书出版加期刊的营业收入不到一千个亿,其中图书770多个亿,期刊不到225亿,222亿,这是2013年年底的数据,这个数据一千个亿,这么大的中国和这么大的出版量,看起来小的可怜,那么存在什么问题呢?我们的图书价格我算了一下,跟美国大概有六倍的差距,在中国一本书30块钱,到美国相对应的30美金。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版权经营还非常落后,拿我所在的中国科技出版集团来说,我们一年的营业收入大概不到20个亿,今年可能会达到18个亿左右的样子。但是来自版权经营的收入,我稍稍统计了一下,区区不到几千万,大概三千万的样子,少得可怜。

  这既是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预示着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版权经营现在是什么状态呢?应该说我们在版权经营方面还比较原始,我来这个行业工作时间不长,五年多,我第一次接触版权的词,打假。我们专门有一个打假办,到全国各地的书摊上去看我们的书,来甄别是真书还是假书。第二个工作是版权输出,我们的优质内容大概要输出到国外去,这个在总量中占的比例也很小,我们大概一年出一万种书,我们版权输出不到三百种,这些版权输出的收入不过一千万。我们最大的版权经营的收入是来自于…既是我们的一个,现在是一个弊端,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我想在这个行业里在传统的出版社里,很多兄弟单位比我们做的好,比如像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包括广告和电视剧、电影,大概总规模达到了十个亿。这样衍生品的收入,在我们出版行业一年44万种图书,占的比例极低极低。我要是举例的话,两个手可以数的过来。版权经营是我们的弱项和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增长空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态?刚才彭主任的讲话我非常振奋,未来的情况变化非常快,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来看存在什么问题,第一个还是免费的消费文化。大概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的一个中介服务公司来找我们谈,我们准备建一个六千本科普图书的数据库,到中国移动网站上开一个科普图书。我说这个怎么来收费?我们能挣多少钱呢?告诉我一百本图书一个月两块钱,还不是全付给我,还有中间商六毛,中国移动六毛,到我这儿八毛钱。我觉得这个生意没法做。

  反过来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目前在网络影视和音乐方面,解决的比图书和期刊行业好。我们集团出版的杂志在网络的下载量,已经每月达到了两百万次,一分钱的收入没有。去年我到过美国一个咖啡馆,我看到一个老外在用咖啡馆的免费Wifi看电视剧,我惊讶的发现这个电影的字幕是中文,我就问他你会中文吗?他说不会,那我问他你为什么看土豆网的电影呢?他说免费,我说只要等60秒的广告就可以。我们的免费文化不但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生长,也使老外受了益。

  再讲一个例子,《纽约时报》,我前年每年读纽约时报可以免费读20篇文章,到去年是五篇,今年已经变成了三篇,这个文章不是我任选的,它推荐这一批让我来读,所以我觉得免费的网络文化,可能是我们知识版权运用的一个瓶颈,但是我高兴的看到这个形势在一天天好起来。

[时间:2014-11-17  来源:新浪]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