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卡2015年全面取代磁条卡 恒宝、东港、鸿博抢先机

芯片卡取代磁条卡先机

  10月20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突破10亿张。在这10亿多张IC卡中,全国性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超过9亿张,区域性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超过1亿张。

  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4.5亿张,占新增银行卡发卡量的比例超过80%,前三季度新增发卡量分别为1.3亿张、1.5亿张和1.7亿张,发卡进度明显加快,IC卡已成为我国新发银行卡的主流产品。

  按照此前央行印发的《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下月开始,同时有芯片和磁条的银行卡片将不再提供磁条刷卡服务,统一改成芯片刷卡;而从明年起,各家银行将陆续停发磁条卡。

  2013年初,《印刷经理人》杂志就针对“换芯”问题采访过业内多家知名印企,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东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印刷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市场先机,先后进入芯片卡制造领域,赶赴这场全产业链盛宴。

  先投入先受益

  实际上,投身芯片卡市场的印刷企业很早就对2015年换“芯”总目标的实现抱以乐观情绪,并未过分担心大家聚焦的成本问题。

  东港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高瞻就曾介绍:“单就读写方式的不同,芯片卡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和双界面三种,每种工艺不尽相同。制造工序确实较磁条卡复杂,不过更安全,价格也较高。但相比于前几年,芯片价格明显下降,一般也就11~12块钱左右。”芯片价格是芯片卡价格的主导因素,随着工艺的进步,芯片损耗率在近年来得以降低,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推动,芯片价格明显下降,近两年制卡成本应会进一步随之下降。

  对市场前景的看好让多家印刷企业加大投入、扩充产能,由于顺应大势,他们各自也都收获颇丰。

  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恒宝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0%。主营业务上半年卡片类业务收入达到5.74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金融IC卡产品发卡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单价,由此证券机构也给出了其非常好的盈利预期。

  东港股份则陆续入围建行、交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金融IC卡服务项目,并入围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的金融IC社保卡项目。

  自2013年初获得首份银行金融IC卡制卡业务,鸿博股份在2013年下半年就享受到了金融IC卡业务带来的效益,其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介绍,公司在2014上半年中标了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海东社保等智能卡业务,在金融IC卡及社保卡领域均有突破。

  认证是难题

  事实上,真正困扰印刷企业的是金融IC卡严格、复杂而漫长的资质认证过程。

  银联卡产品企业认证资格包括卡基生产、磁条信息个人化、IC卡片封装、IC芯卡信息个人化等四类。中国银联对认证申请的企业在申请、材料审查、样卡送检、实地考察、发放证书等多个环节有着非常严格的界定及程序。

  “出于安全的考虑,银联对芯片卡的认证手续是所有卡类业务中最复杂的。目前,国内拿到银联认证的卡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湖北等地,平均下来,每个省也只有1~2家。大部分卡厂的认证很难拿下来。我们公司本来预计半年内能拿到认证,但从实际来看,前前后后用了10个月左右。”鸿博公司智能卡部负责人在谈到曾经的认证历程时,十分感慨。

  此外,获得相关国际组织供应商认证也是多家企业的战略目标。“visa”和“master”认证将成为印刷企业进一步放量、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保证。

  如果2015年转“芯”目标得以完成,金融IC卡的市场潜力将被最大化地开发出来,产业价值非常可观。相关人士预计,届时金融IC卡产业链能够提供的蛋糕规模保守估计在4000亿元左右。

 

[时间:2014-10-22  来源:科印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