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兼具文化产业的属性和信息产业的功能,是集加工服务、文化和信息产业于一体的行业。在中国,印刷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印刷工业总产值从1999年起一直保持着年平均10%以上增长速度,2004年印刷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775亿元,约占GDP的2%。据第三届全国印刷经 理人年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印刷业已初步形成三大印刷产业带: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上海和苏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印刷产业带。
珠三角:后来居上
20年前,珠三角印刷业在国内还默默无闻。1987年,拥有2128家企业的广东省印刷业产值为11.2亿元,与其他沿海省区市相比并无优势。但经过近20年的跳跃式发展,珠三角印刷实力已今非昔比。珠三角印刷业兴起勃发的基础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邻近的香港地区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受珠三角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整体北迁”成为香港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为珠三角印刷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经过20年的积聚、磨合与努力,目前广东省的印刷工业年生产总值为420多亿元,其中印刷出口产值为120多亿元,境外接单几乎占据全省印刷产值的30%%。借助邻近香港的地缘优势,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业获得了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
珠三角地区凭借人力、土地、交通等资源和经济强劲发展的优势,目前已锁定世界印刷中心的目标。由此,珠三角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也背负了更为艰巨的使命。
长三角:强者恒强
上海印刷行业一些声名显赫的公司都是来自国有企业,上海印刷集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5年集团成立之时其成员企业已经历了10年滑坡,但经过数年艰苦调整,200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近5.5亿元,在百强印刷企业中名列第6。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苏浙地区印刷业的发展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有17家苏浙企业位居全国印刷行业百强之列,其中有10家以上的企业具有或多或少的民营成分。苏浙地区的民营印刷企业相对起步较晚,且呈现出相当的集中度。例如在温州龙港,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几百家民营企业在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35亿元的印刷产值。
以上海和苏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印刷版图上的重要力量。2002年,长三角印刷业总产值约在400亿元左右,而且由于上海的强大经济驱动力和行业联动性,长三角印刷业继续攀升的潜力十分看好。同时跨国公司在上海周边地区纷纷落地,一批印刷巨头陆续登陆上海,加之民营企业本身具有的旺盛的成长欲望以及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互补优势,长三角印刷业有望更上一层楼。
环渤海:蓄势待发
环渤海经济圈具有适合印刷企业成长的天然土壤,以出版物印刷为例,仅北京书报刊出版总量便占全国的30%%左右,再加上山东、辽宁以及天津、河北的出版能量,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出版市场的份额应当在40%%以上。然而如此巨大的出版优势并未在印刷行业得到应有的体现。依据统计数据,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书刊印刷企业年销售收入仅在2亿元左右,与同样以出版物印刷为主业的深圳当纳利、上海印刷集团等南方企业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但令人欣喜的变化已经出现,酝酿已久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宣告成立,占地达3000余亩的北京印刷产业园业已奠基。在新的机遇面前,以京津为首的环渤海经济圈印刷行业蓄势待发。凭借北京雄厚的印刷产业基础和环渤海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其在中国印刷行业中的崛起并不遥远。
[时间:2006-02-08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福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