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拆为二惠普究竟能否自救?

惠普 拆分 自救

  惠普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又做了一个意在改变惠普命运的决定:10月7日,惠普宣布将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一家公司名为HP Inc,包括PC和打印机业务;另一家名为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主营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两家公司规模基本相当,年营收都超过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76亿元)。此次分拆预计于2015财年结束前完成。

  惠普提供的资料显示,两家公司仍将使用当前的Logo。同时,惠普计划再裁员5000人,裁员数量将达55000人。

  事实上,这是惠普董事会三年前就曾提出随后又被宣布放弃的计划。业内评论,这家创办于1939年的美国老牌IT厂商,终于要进行重大的战略重组了。

  为何分拆?

  在分拆的背后,是惠普并不乐观的业绩。

  据惠普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惠普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2亿美元增长1%;净利润为9.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90亿美元下滑29%。自2011年起,惠普的营收持续下滑。PC和打印机业务虽仍占惠普半壁江山,但已触底;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中,除企业集团同比增长2%,企业服务部门、软件部门和金融服务部门分别同比下滑7%、5%和3%。

  对此,资深分析师孙永杰对记者表示,惠普此举是为了向投资人和资本市场释放明确的信号,澄清惠普公司的定位问题。就在惠普宣布分拆当天,股价上涨近5%,正是来自资本市场的正面反馈。

  另据惠普的资料显示,分拆后,“惠普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其服务器、存储、网络、融合系统、服务和软件以及其OpenStack Helion云平台领域的发展情况;“惠普公司”将负责个人系统与打印业务,并探索3D打印和计算机体验等前沿新技术。

  此前,惠特曼在电话会议上表示,PC业务部门未来将作为“现金奶牛”,专门为股东赚取持股回报;而企业业务部分,将由她来管理,通过并购和加大新品的研发投入保证未来的高增长。

  但是,这家老牌技术巨头的未来,很难再被看好。作为硅谷的源头,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产品覆盖IT行业各个领域,2010年是全球收入最高的IT公司。

  然而,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惠普却失去了方向,它曾分别向企业业务和个人业务两端做战略部署,都鲜有成效。惠普一度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2010年4月,购入WebOS,试图向苹果公司靠拢,依靠操作系统,形成自有的生态系统,但效果不佳。

  此间,惠特曼通过裁员,以及对库存和资本开支的细致管理,使惠普积累了超过150亿美元的现金流,但事实上,这家公司始终没有找到能够保证未来高增长的路径。

  目前,惠普的业务横跨PC、打印和成像、软件和服务以及企业设备等多个领域。分拆行为低估了业务的协同效应,而在做好客户资源共享、进行内部挖潜之后,惠普的规模化效应对市场的影响将远比分拆要好。

  押宝企业级

  此次分拆后,惠普再次押宝于企业业务。PC业务和企业业务有着完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销售周期以及销售渠道,分拆后两种业务可实现各自的聚焦。

  自惠特曼担任惠普CEO以来,惠普的企业业务已推出多款产品,包括Moonshot服务器、集成3PAR的数据存储系统和Helion开放云计算架构等。

  惠普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惠特曼曾表示,减少对个人电脑业务的依赖,逐步向基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企业市场转型,是惠普从下滑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从增长的角度看,惠普企业并不比惠普公司好太多。上个季度,隶属分拆后惠普企业的网络、工业标准服务器、企业关键系统、存储、技术服务、企业服务、软件、金融服务等业务,除了行业标准服务器外,其他业务的营收均处在同比下滑状态。

  从营收规模来看,惠普的企业业务布局仍以基础设施和IT服务为主,这意味着,在被联想夺走PC老大之后,惠普在企业业务领域仍会遭遇联想的竞争。

  惠特曼称,惠普在业界标准服务器上的销售增加了9%,惠普还可利用联想对IBM公司低端服务器收购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服务器的销售。

  但是,拆分后的惠普企业虽然营收上仍能与IBM、Oracle、EMC等竞争,但在利润率上却远不如对手。惠普企业的利润率在10%左右,而Oracle的利润率高达40%;IBM为20%;EMC为17%。

  未来,惠普企业仍面临要规模还是要利润的挑战。孙永杰认为,企业级是惠普的救命稻草,分拆后的挑战在于惠普企业如何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 

[时间:2014-10-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