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生意不好做的一定不是重点印刷企业
根据报道,2013年全国印刷业总产值比前一年增长了9.3%,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3075家。所谓“重点”印刷企业,资产比前一年增长19%,利润总额增长20%。
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说印刷生意不好做的,那一定不是重点印刷企业。
看数据说话,国内的印刷生意日益集中到重点印刷企业,到底是哪一项因素造成的呢?品质、效益还是价格?
把活儿交给代工厂去印?
有一位同行朋友描述了近年来杂志印刷生意的竞争,让大家开了眼界。一家专门印杂志的大型印刷集团,一直自豪于自己轮转机的规模和稳定的品质,但最近印刷工价下降,已经快打到了自己的底线,到市场上去打听,居然有轮转机代工厂可以用其底线价格的一半接单,于是决定把活儿交给代工厂去印。
不料,代工厂牛得很,有些活不好搞,不印。有些得将价格上调1~2元/色令(差不多涨20%以上)才印,当然价格还是低于大印厂的成本。大印厂得自己提供纸张,自己管理,如果纸张送货赶不上排程,要罚钱。纸张一次搬太多去代印厂,超过限定的空间,要加收纸张保管费。
轮转机代工厂不是很多印刷厂可以胜任的,品质当然是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杂志印刷时效要求也很高。不过由于代工厂只单纯负责印刷,单纯印刷环节的效率管控相对于从接单、印前、印刷到印后全部流程就简单多了。
代工厂删减服务项目,专注于单一工序的效益,看起来是在红海中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小岛,大印厂却像一只大象,要跳舞可不容易。由于每一个活儿的平均利润下降,大印厂的老总不得不努力争取更多的订单,既然有代印厂疏解印刷工序的成本压力,何乐而不为?
但是,想到“未来”就头痛,代工厂能代工一定是正面的竞争对手,给对手活儿就是资助敌人。只是没办法,未来的隐忧暂时放在脑后,因为眼前的麻烦还有得应付呢。
如果把代工厂当作下游,应付上游出版社才是第一顺位
如果把代工厂当作下游,大印厂应付上游出版社才是第一顺位,出版社是大客户,近年来时不时减少印量还要杀价也就算了,偏偏最近对印刷错误特别敏感,一个广告页出错都可能狮子大开口要求赔偿100万元,理由是印刷厂把他一年几千万元的广告客户赶跑了。理由很好,但是印刷厂的服务责任和被要求的赔偿金额实在不符合公平原则。看来出版社的经营一定也遇见了难关,才会出此没有行情的怪招儿。
有一次,某大客户一次订了上百吨纸张,算好能印一亿张宣传单,最后却只拿到9000万张,于是要求大印厂退钱。大印厂纸张都用完了,哪有10%的折扣可以退?
这时候总经理就想到了研发部门。
大印厂的研发部门以前为公司找来各种新技术,解决生产瓶颈、改善质量或处理技术难题,今天新技术找到了也编不出预算,即使找到再好的印刷技术也无法应付客户层出不穷的杀价招式。
客户要求退钱,研发部门去解决吧!
大印厂的研发部门搞过ISO国际标准认证,本来就是数字专家,把纸张重量除以定量,返回去计算出100吨纸的张数,勉强凑出因为纸张厚度稍高,每平方米重了2克多,造成了1000万张广告单数量的误差,好不容易用数字说服了大客户的投诉。
有了一次经验,研发部门就改变了工作范围。老总下了新指示,“纸张价格杀不下来,你们想想办法!”
工程师把纸张研究了一番,依照ISO国际标准的逻辑和形式,提出了纸张粉尘数的检测办法,虽然ISO没有,研发部门还是自订了一个纸张粉尘的标准,然后把纸张的检测结果送给纸张供应商,附上纸张粉尘影响印刷品质的报告。纸张供应商无力辩护,只好打些折扣。
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几次以后纸张的粉尘都符合标准了,于是研发部门再提出纸张边缘毛边过长的标准,纸张供应商又给打了折扣。老总很满意,供应商咬牙切齿,研发部门同事心慌慌,知道很难持续发明检测标准。
想不到印刷厂的研发部门居然变成了犯罪现场的验尸官(CSI),拿着放大镜和各种先进仪器去检验这种物料的规格,还不是为了印刷质量,追求的却是成本。
今天印刷产业的竞争可是陆海空大作战,各种法宝满天飞,数字和标准都有了特别任务。
大象要跳舞实在不容易,大印厂面对上下游的压力一定较大。
同样的时空,中小印刷厂思考转型说不定可以考虑代工的可行性,哪一段我们能做到最好的效益,分享效益给同行就好了,服务特定的工序,一定比全程的印刷生意省心。
印刷生意不好做,让其他的印刷厂去对付吧。
[时间:2014-09-26 来源: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