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业洗牌加速 印企涉足文化产业

印刷业洗牌

  近年来,我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带动优化了我国印刷业的整体结构。

  数字创新 多触角涉足文化产业

  毋庸置疑,数字创新是当前所有传统行业都在进行着的事情,印刷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数字“革命”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数字化改造打通产业链,拓展商业模式。不仅业内知名的大咖们,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在进行着更为多样化的数字尝试。

  业内无人不知雅昌文化集团及其“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目前其已在上海、北京、广东三地布局。面对雅昌从印刷行业转行到艺术领域的说法,董事长万捷并不赞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转,印刷还是印刷。印刷是技术,服务于艺术,这始终没有变。现在,我们每年买的设备还很多,只不过更强调服务对象的专业性。”“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文化公司,而不是我们创造文化。”

  对于这样的回答,兆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旦恩创投创始合伙人凌代鸿评价为:“实在谦虚。”他认为,雅昌现在就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企业,而非印刷企业。

  在按需印刷的探索方面,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一直走在前列,拥有着亚洲第一条连续喷墨数字POD生产连线。《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此次有幸走进江苏凤凰新华印务的生产车间,目睹了其先进的“零距离”印前中心。偌大的车间中,一字排开的并非传统胶印机,而是按照流程、运作有序的数字处理设备。总经理、云印刷项目负责人张在健在年会的演讲中也表示,这源于“聚合·整合·联合”之力。未来,江苏凤凰新华印务的盘子将越做越大,不仅会在全国各主要省份布点,而且会走向全球。

  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主持的“创新”分论坛上,作为“小精尖”企业代表,四维(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的移动客户端APP探索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有人将其模式与大众点评网相提并论。

  别看今天的四维多触角发展,实则它有着地地道道的书刊印刷企业“血统”。四维触及移动互联源于其庞大的数字媒体基地,可以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数据存储、在线创意与编校以及数字发行等服务支持。熟悉四维的人都知道,它是依靠商超业务发展起来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业务根基,四维人决定展开移动互联数据营销。

  四维董事长罗险峰在会上透露,此次会议结束后,他将直接飞往北京,商洽移动客户端运行情况。“保守估计,客户端一上线,就会有上百万元收入。”罗险峰介绍,未来,这一客户端将利用其扎实的商超服务根基,打造成为综合性的一站式购物平台。

  还有一个业务模式让很多人“听不太明白”的公司——硕科图像(上海)有限公司,其经营核心是高端的品牌设计,由此展开包装业务。总经理李树营介绍,他们为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品牌定位、产品设计,当然,还包括包装制造。可以看出,包装只是其服务客户的一种技术手段,其核心竞争力是品牌营销。

  触网之争 生存下来还是敢想敢干

  在年会举办的四场分论坛中,无疑,“触网实战”分论坛是最受印刷企业关注的一个,同时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参与讨论的7位嘉宾均来自触网企业,有传统印刷企业触网先驱,也有跨界印刷搭建云印刷平台的IT精英,他们虽然都是将印刷与IT做加法,却观点鲜明地分为两派。

  云印技术创始人张军直言不讳:“这个行业太传统,相对于互联网、IT、通讯领域,印刷业跟外界的互动非常少,开放的产业如果和外界互动少的话,发展会很受限。”基于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印刷行业不仅需要互联网资本的介入,更需要互联网人介入进行跨界创业,从而让这个行业更加开放。

  然而跨界者虽敢说、敢想、敢干,但就当前来看,放眼望去,更多颠覆传统的还是“老”印刷人,他们熟悉印刷行业的传统玩法,现在又成为这种传统玩法的打破者,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行业秩序。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把公司的触网形容为一场冲动,但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探索让他们对“一本起印”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南京开心印商务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郭立伟对于行业内的网络印刷探索更加直言不讳:“当既得利益和传统模式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既得利益,把多赚的几千元先揣回口袋再说。甚至有些人‘穿新鞋走旧路’。”

  当传统印刷触网者质疑众多的知名网站并不赢利的时候,互联网代表旗帜鲜明地反问:“京东也不赢利,但它现在市值300多亿,赢利不赢利又有什么所谓呢?”

  张军斩钉截铁的“我就是要做免费”的论调,遭到了有福网董事长姚宏兵极为风趣的回击:“以后我们接到了活儿都送到张总那里印,反正张总是做免费的。”风趣的话语引起了听众笑声阵阵。

  传统IT派将张军的话形容为“打鸡血”,虽然令人亢奋,但还是坚持“先生存下来才是关键”。郭立伟坦诚地说:“当每天面对公司的运营成本,我们想到的首先是如何活下去”“公司最后倒闭了,死的只有老板一个人”。

  对于当前业内热议的天津长荣建豪云印刷模式,传统IT派与跨界IT派仍旧观点不同。张军认为,当前天津长荣建豪模式是业内鲜有的值得称赞的模式,之所以引来众多质疑,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听懂建豪在说什么”。而浙江经纬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光则认为,天津长荣建豪确实为人们搭建了好的平台,却没有修好通往客户的路,“一旦你辛辛苦苦修好了路,未来又会怎么样”,所以“大家根本不需要去听懂建豪在说什么”。

  但无论如何,传统的印刷业需要走出去,外面的新鲜空气需要引进来,生存下来还是敢想敢干,或许二者之间有时并不矛盾。

  资本扩张 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即便印刷行业传统得有些不够“洋气”,但一个预测又强烈吸引着外行人甚至是风投人士的目光——当前,中国印刷行业的产值过万亿元,这个数字在未来10年会有5~10倍的增长,也就是说会有50~100倍的增长空间。“这个行业会高速发展,但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会有很多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尝试,去做一些创新的原因。”张军说。

  有着8年风投经验的凌代鸿同样看好印刷行业,同时担任兆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旦恩创投创始合伙人的他,被誉为最为勤奋的天使投资人,除了关注互联网之外,他更关注互联网给传统印刷行业带来的升级机会。在看过上千个创投项目之后,凌代鸿认为,印刷人应该带着对“转型时代新商业机会”的全新视角进行思考。

  北京易丰印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业内涌现的一匹“黑马”。从1995年始创到2014年6月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易丰股份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注重轻资产,其打造的蜂印网凭借按需、分发、低价的战略方针可以提供从印刷到物流的全流程服务。

  然而虽然致力于网络印刷,其董事长罗非仍坚持传统印刷仍有其用武之地。罗非告诉记者,现在数字印刷与传统胶印的临界点已经可以做到1500份了,工业化生产离不开传统印刷。易丰股份的轻资产模式是——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打通印刷企业的营销瓶颈,而不是通过大量引进生产设备确立自己的竞争力。“蜂印网更为重要的目标是要突破行业的产值瓶颈、地域瓶颈,改变目前印刷行业小散乱的现状。”罗非如是说。

  ■核心观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

  近年来,我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1818家,产值占全国44%,到2013年,企业数量增加到3075家,产值占全国60%。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整体实力持续提高,带动优化了我国印刷业的整体结构。目前,可以用两个“60%”来记录印刷业。一个是印刷业总产值占新闻出版业的60%;第二个是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印刷产值占全行业的60%。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曲德森:

  2013年,众多印刷企业迎难而上,强者恒强的定律持续演绎,业内又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探索开拓、敢想敢做的优秀企业。这其中既有实力雄厚的百强企业,也有“专精特新”型企业,为印刷产业的再造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印刷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相背离的情况愈发严峻,经营拓展遭遇同质化困境,外单市场呈现持续性低迷,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许许多多中小印企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求新、求变,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印刷经理人》总编王丽杰:

  当前我国印刷行业处于中速发展期,洗牌加速会是近期行业的发展特色。其中,规模型企业、特色型企业的生存机会与发展空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兆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旦恩创投创始合伙人凌代鸿:

  如果一直把印刷当作加工制造业来做,直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你的企业也不会成为伟大的企业。

  云印技术创始人张军:

  印刷行业说自己生活得辛苦,其实我觉得是生活得太幸福了。我所见过的PC、通信行业远远比印刷行业惨烈。其实就是没有压力,印刷行业太好了,十几年前做印刷跟印钞票一样,就算现在,印刷企业倒闭能够跟IT行业相比吗?华为的荣耀手机出口2000万台,一台挣30元,这里面还不考虑其他的风险。印刷行业是非常幸福的,竞争远远不及其他行业。所以我说,印刷行业你不要活得太舒服。

  南京开心印商务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郭立伟:

  我想跟大家说,低价格和价格战完全是两回事,价格战是我不顾及自己的死活、自己的成本,一味地通过降价夺得市场,这是自杀行为。低价竞争不是真的放低价格,放低利润,而是以提高销售效能为目的,优化产能,来实现运作成本的最低。这时,即使降低了价格,毛利润也依然保持住了。这就是低价战术。

  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

  出版形势不容乐观,也牵连到了印刷产业,特别是出版印刷企业。我个人认为,要想扭转这一局势需要时间。渠道萎缩必然引发新的渠道,这是双方博弈的过程。

[时间:2014-09-24  作者:王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