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才能更好地发展,认清现状,才能够改变现状。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目前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伟中说,中文传媒2014年上半年业绩实现了35%的增长,冷静地看,这个增长主要是传统产业存量红利的释放,新媒体、新业务的增长对整个销售、利润,包括每股收益率等各大指标的拉动,占比不大。传统出版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背景下,比在传媒市场的背景下更能感知到互联网带来的压力。这是出版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地方。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副总经理丁悦华说,2014年整个收入目标力争达到全网60亿的目标,整个平台月用户要达到2亿。目前,阅读基地在线图书有41万册,点击量超过千万次的图书超过了5400本。2013年在移动阅读平台上,首发的小说类的名人名家的图书188本,排名第一图书的点击量已经超过26亿次,单这本图书的收入已经超过了6000万元。
笔者观察:整体上看,多数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没有赢利,或者赢利在整个集团利润中占比很少,相比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各集团数字出版的收入差距较大,传统出版企业应该增强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紧迫感。
认清问题 明确主攻方向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赢利模式不清晰,赢利模式不清晰导致出版集团不敢大投入,进而不能产生好的收益。探索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是传统出版企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第二大问题是电子版权资源缺乏。传统出版企业出了那么多的书,但其版权拥有期只有5年,不像期刊那样可以长期拥有版权。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艺平说,集团做过一个调查,长江传媒出了那么多书,每年上万种,但其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书占比非常小。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是数字出版人才缺乏、机制不健全,留不住人。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建国对数字出版人才流失的问题痛心疾首,他说,搞数字出版最要命的是用人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极易流失,所以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很重要。
笔者观察: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着许多问题,看清问题的实质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有人说,“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但若说“能抓住主要问题就等于找到了主攻方向”应该是没有大错的。
树立观念 建立思维融合方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认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应是综合性的融合,全方位的融合。核心问题是思想观念的融合。在大数据正向出版业疾步走来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刷新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调整着整个时代的认知角度。作为以信息传播为己任的出版传媒业,受到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新媒体不仅在产品形态和生产运营模式方面与传统出版迥然不同,而且从根本上改变着出版业的社会功能、价值属性和思维理念。对此如果缺乏应有的认识,就容易对新媒体产生疏远感和排斥感,故步自封。
周艺平认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新思维,融合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融合。出版人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整体改造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对传统出版人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要努力认同互联网思维,要去学习去运用它。
笔者观察: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第一位的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融合,只有具备了融合发展的理念,形成融合发展的思维方式,才能从行动上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把握趋势 明确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认识到这种趋势,并顺应趋势,才能挺立时代潮头,获得快速发展。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海燕认为,未来出版一定是富媒体化的,即时的出版,大数据技术将使未来的出版更加智能化,传统出版必定要衰亡,数字出版将毫无悬念地颠覆并且取代传统出版。
陈海燕还认为未来书店不会消亡,但会变得越来越不像书店,而成为文化体验空间,成为文化交流场所,成为读者的社交购物平台,其导购、导读的服务功能将会增强,满足阅读的派生需求和延伸需求。他描绘的未来书店的图景为:读者逛街来到书吧,翻阅书架上的精美图书,然后坐下一边喝茶,一边在搜索屏上点击,他可能选了3家出版社的10本书当中的30段内容,旁边的小型数码打印机立刻开始联网,在各个出版社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几分钟以后一本完全个性化的新书摆在面前。最后他用手机或者手持终端结账时,可能就顺便要了三段视频,并且给孩子买了一个童话形象玩具。
笔者观察:传统出版即将衰亡这一观点确实是振聋发聩,但若把传统出版理解为建立在传统工艺上的出版,数字出版理解为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出版,传统出版被数字出版替代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上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传统出版的流程中,取代传统工艺是早晚的事。
流程再造 探索全媒体产业链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点,也不是互不相容的水与火,而是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两个环节,传统出版可以与新媒体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说,传统出版的基本流程是编印发,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时候许多人还在说编印发的数字化。事实上数字出版时代的生产模式应该在编印发的基础上转型到“采、集、编、传”。采是指基于大数据库的多维度阅读需求、有效阅读资源、用户行为状态的采集;集是资源的规模化集成,通过对资源的碎片化结构化处理、知识挖掘等,构建知识点、知识链、知识丛、知识树和知识体;编是指在开放存取的模式下通过协同编辑系统,完成资源的按需定向、定点的萃取和立体化编辑;传是指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支撑下,基于全媒体、全介质、全通道、全设备、全装置的内容信息的传播。这一番话道出了传统出版流程数字化再造的本质。
笔者观察:传统出版流程再造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形成新的赢利模式的过程。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其实是已经存在的,网络广告、付费阅读、数据库销售、手机APP等都可能实现赢利,关键在于出版单位是否有足够的有价值的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及过人的营销能力。
[时间:2014-09-22 作者:庞沁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