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让印刷与出版关系“血浓于水”

印刷出版

  21世纪是数字时代,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出版社大力关注、推进按需出版,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激烈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纯销售额从2005年的403.95亿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735.63亿元元,但年末库存也从482.92亿元飞涨至964.40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过80亿元,销存剪刀差增至230亿,与2012年相比增长40亿元。

  在这种情况,出版企业都在努力进行转型升级发展。其中,按需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相较传统印刷,能有效利用资金和出版资源,解决资金占压、图书库存、物流退货等出版环节问题,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出版业的销存矛盾。国内出版社对按需出版的态度,也已从最初的抵触观望,到如今的接受应用,出版业不断引进、利用新技术,如CTP制版技术、图书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等,让按需出版在出版业的推广、发展成为可能。

  但随之而来,有关按需出版的版权保护、成本核算、经营理念、印刷质量、纸本书保存时效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从2004年,就有出版社提出并实施了“按需出版”,到2014年按需出版在出版界的大范围应用,尤其是近两年按需出版的迅猛发展,10年间,按需出版都给出版社带来了什么?对于按需出版,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编辑耿相新认为,这种全新出版模式,有效降低了库存、减轻了成本、提升了速度与效率,也开拓了新的领域,增加了出版社新的经济赢利点。此外,按需出版还提高了整个出版集团资源的利用率,对出版社是一项增值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按需出版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是否已有解决之道?大规模采用按需出版在今后是否将成为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就此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中原大地出版传媒、知识产权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单位,京华虎彩、辽宁票据印务有限公司等印刷商、佳能、方正、威誉等设备提供商或分销商进行了采访,发现目前按需出版已经给出版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一些出版社普遍关心的诸如版权保护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已正在通过特定的保密措施得以有效解决。   

  500册以下图书是国内按需印刷的主力

  2012年10月31日,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版集团)等6家出版社与北京京华虎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深度合作,推进按需出版。据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印务管理主任马宝玲介绍,自2012年以来,京版集团采用按需出版/印刷的图书(含宣传册及文件)共426种,其中2012年是108种,2013年是217种,2014年上半年完成了101个品种。“从数据来看,京版集团小批量图书已经初步开始向按需出版方向转移,编辑及印制人员已经对按需出版有了明显的认同感,按需印刷的品种也有明显增长。”马宝玲总结道。

  而且,京版集团印务部通过对近年来的426种图书的印数的分析得出:按需印刷的印数区间在1~6560册。“目前,京版集团使用按需印刷技术印制的图书,最少数量的是单本,最多的是6560册(含重印)。”马宝玲介绍道。这其中,采用按需印刷的500册以下图书有315种,占按需印刷总品种数73.9%;500~1000册有45种,占按需印刷总品种数10.6%;1000~3000册有61种,占按需印刷总品种数14.3%;3000以上5种,占按需印刷总品种数1.2%。通过分析可以看到,500册以下图书占比最大,是采用按需印刷的主力。在当前普遍图书品种增加,印量下滑的情况下,像中国工人出版社等一些有过按需印刷实践的出版社,也认为300~500本图书采用按需印刷比较合适,超过1000本从成本上考虑,就不如胶印合适。

  “了解设备能力,制定各类印刷工价,以确保图书印装成本清晰可控,保证图书利润最大化。”马宝玲介绍道。她认为,按需印刷的优势是快捷、环保,每一印张的印刷色彩均可保证一致性,这也是其相较传统印刷油墨与水及纸张等多种因素配合不稳定而造成色彩差异的优势之处。“没有最少起印数量限制,一张起印,使成本核算更加清晰简单。通过不同类型印刷工艺互补,保证图书出版周期和质量管控。”在具体的印制方式以及具体工艺上,由于按需印刷设备的更新,商业轮转喷墨印刷机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版社实现2000册以下图书的按需出版,按需印刷。

  按需出版品种现阶段相对集中

  就按需出版品种而言,主要集中在专业类、教参类以及短版书等三大类,以及一些单色、双色图书的印制上。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介绍,在三四年前,该社的教学参教书和学术出版物,就采用按需出版。“特别是短版图书,像教材可能会印刷1万本,教参可能就几百本,就需要按需印刷;教材补货,会做断版书的按需印刷;小众的学术书,只要几百本都采用按需,以解决库存问题。”

  “短版图书采用按需出版能节省成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印制部印制经理赵振国介绍道。据了解,外研社在开展按需出版的三四年时间里,新旧短版图书都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进行销售,有效降低了库存,节省了印制成本。中国法制出版社已经逐步开展了按需出版和印刷相关业务,据该社编务印务管理部副主任张国鹏介绍,该社按需出版图书多半是短版、断版图书,按需的灵活和定制,延长了图书的销售周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按需出版能满足小批量印制需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也已开展了按需出版业务,但业务量不大。据该社车玉龙介绍,黑白和双色、小印量图书比较适合按需出版,彩色图书印刷质量上不能满足。“按需出版能满足重印和定制等小印量图书的需求和成本。”中国纺织出版社情况类似,据该社印务部主任周平利介绍,专业类别图书、一些相对小众的单色书、稳定的零散小订单,还有一些小批量印制的样书,都会采用POD的形式。

  自营+服务商:数码印刷无缝对接按需出版

  在按需出版印制环节上,像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中原大地传媒等,都引进了自己专门的POD生产线,有针对性地进行按需出版业务。中图推出的按需印刷服务就是在中图公司在完善的进出口渠道、物流配送系统以及数量庞大的国内外机构、个人用户,以及与国内外上游出版社形成的良好信誉与紧密的业务关系的基础上,推出的全新服务体系。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8月28日正式启动的中教图数字按需出版印刷平台,也是为了促进进出口业的提速、提升出版效益与印刷业的数字环保转型。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图”)将“一本起印、按需定制、全球配送”作为专业化按需印刷平台建设的根本理念,同时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设备进行生产。为了实现这种愿景,中教图引入了最先进的技术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产品。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引进推广POD系统,到今年七八月份,单月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目前,中原大地传媒的POD利用率,社会印刷收入占80%,但集团已要求下属出版社专业类、教辅参考资料等小批量的图书(1000册以下)尽量采用POD印制。

  更多出版社采用的是寻找印制服务商印刷的模式,赵振国认为由于按需印刷设备功能比较单一,投入也会较大,质量跟传统相比还是有所区别,对于一些精装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目前也主要依托服务商,通过调整内部营销模式来实现短板、断版书的销售,并且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所明确任务量。其他一些出版社也主要依托服务商来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像北京京华虎彩,目前已与100家出版社开展了合作,推广按需印刷。

  问与答

  Q:目前哪些出版社已开展或者打算开展按需出版?

  A: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专门引进按需出版/按需印刷设备或成立部门的集团公司/出版社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四川新华文轩、中原大地出版传媒、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学林出版社等。2012年10月31日,作家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6家出版社与北京京华虎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深度合作,推进按需出版。目前,据京华虎彩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与之合作的出版社还有科学出版社等100余家。

  Q:按需出版起印量一般是多少?为什么?基于什么进行印量预测?

  A:对于一般数码印刷机而言,绝大多数图书的起印量在500册以下,这通常是传统与按需印刷的生产成本平衡点。但对于不同的设备、软件,稍有差异。对于样刊、短版而言的按需出版,前期铺货印制主要基于出版社对市场的初步调研判断。

  Q:数码印刷图书纸张、印刷质量,保存时长如何?

  A:印刷质量黑白印刷质量与胶印机相当,甚至超过胶印机质量;彩色印刷尤其是精装书印制,部分设备质量不及平张机。按需印刷受纸张、油墨的影响较大,对纸张、图书开本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据相关印厂负责人介绍,根据HP的实验室数据,按需印刷的图书保存时长约为100年。

  Q:图书版权如何获得?

  A:图书版权的获得通常有4种途径:一是对于开展按需出版的出版集团/出版社,根据自有版权图书按需印刷;二是对于按需印刷生产商,由出版社授权,并签订相关协议,出版社采用特殊的加密保护手段,授权印制一定数量的图书;三是出版社通过自有出版平台与作者签订合约,获取图书的版权。四,公共版图书,版权免费获取。

[时间:2014-09-17  作者:文枫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