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柯尔布斯胶订机操作(上)

      德国柯尔布斯公司作为世界一流的装订设备生产商,具有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和不断完善装订工艺的管理体系。机器性能的日益完善正是来自于实际操作所遇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的结果。所以把实际操作中所遇问题列出并加以探讨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KM470型胶订 机在实际操作上的一些疑问,和大家共同探讨。

  外观装订质量标准和内在装订质量标准

     一般来说,外观质量包含书脊背的成型效果:书脊字是否居中、上下定位是否一致(对于套书尤其重要);封面是否外协;背胶是否起空(特别是天头地脚处);扉页及最后一页是否起皱;书芯内侧是否渗胶,侧胶是否粘牢且不能溢胶等。故书脊背的线型质量在外观的要求中显得更为重要。而书脊背的外型有二种:一种是背部平整,而棱角较锐利分明的方型脊背。其特点是外观坚挺美观,能充分展示平装书独特的魅力。但存在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脊背凹陷,书肚突出的毛病。另一种类型是书背在平整的基础上有一个非常小的弧度而棱角也不锐利,并有很小的R角过渡的弧型脊背。此种类型有一种自然美观的感觉,并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毛病。具体采用哪一种,当然要看客户的需求。另外,要尽量减小书脊和书芯之间的厚度差,在进行锁线胶订生产时,有时需要经过压平这一工序来帮助。

    那么,平装书的内在装订质量又有何要求?笔者认为,首先是书芯的粘接强度和胶本身抗低温性能。后者虽属原材料范畴的问题,不过还是要提出来,因为这是一个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也是胶订的薄弱环节之一。当然,随着热熔胶性能的不断完善,这一现状已明显改观,重要的是要选择性能优异的热熔胶。粘接强度不光是指粘住第一页,而且要求内页具备一定的抗拉强度。

     这里的抗拉强度是指,两个方向的。一是顺着纸张垂直方向的拉力F1,要求单页纸张拉裂时,而纸张根部不脱胶,另一个是垂直于纸张的水平方向的拉力F2,要求当根部的胶被完全拉开时,F2不能低于某个预定的值。这些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本身的质量,但也和调整有相当的关系,比如书芯最后一页的粘接强度,一直是困扰KM470胶订机的问题之一,以致于产生这样一种概念:无线胶订书籍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书芯最后的水平方向上的抗拉强度。

  怎样在调整方面提高书芯的抗拉强度

     笔者认为,在调整方面,抗拉强度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纸张的硬度、铣背效果、胶层厚度与施胶温度,划槽深度、密度及槽的形状。

     通常纸张的硬度越大,抗拉强度会减弱;反之,则增强。铣背效果是指铣背的平整度、划槽的穿透性以及纸屑、纸粉的清洁度,好的铣背效果将大大提高抗拉强度,胶层增厚,强度加大。另一方面,胶温要保持最佳粘接温度,所谓最佳粘接温度,是指此温度下的胶具有最佳的渗透性及吸附性。加大划槽的深度与密度将加大抗拉强度,而槽的形状为什么也能影响抗拉强度呢?当槽边的夹角由60°→30°→0°→负角时,由于受力方向的转移,抗拉强度是明显增强的,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小角度,因为这同时会牵涉到胶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只有后者,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纸张的克重越小,硬度相对也较软,所以对于小克重的纸张其无线胶订要容易的多(但书芯两边易起皱,下面的章节会谈到)。而克重达到125g以上的铜版纸,则需谨慎从事。但虽然克重相同的铜版纸由于纸张成份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其硬度及与胶的吸附性也有很大的差别,最难的就是硬度质铜版纸的无线胶订,这种铜版纸手感凉硬,其端面切口平滑、光亮,说明其与胶的吸附性很差,这时,需要通过增加胶层厚度,适度提高施胶温度(因为胶与纸接触时温降较快),增加划槽深度,密度以及减小槽边夹角等措施,来提高其抗拉强度。即使这样,如果克重超过150g,而且书芯厚度超过15mm的情况下建议最好采用锁线胶订工艺。

  如何提高铣背质量

     前章已提到,铣背质量的内容包含:铣背的平整度、划槽的穿透性及纸屑、纸粉的清洁度。柯尔布斯的老用户都知道:铣背系统由最先的一付刀盘(含划槽刀),发展到现在的粗铣、精铣、研磨(打毛)、划槽3~4组刀盘,都是为了提高铣背质量,因为铣背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书芯页的粘接强度,而且也影响到书脊背的成型效果。因此,提高铣背质量是做好无线胶订书的基础。首先是铣背的平整度,笔者认为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①书夹及压轮松紧适宜;②刀盘上的刀片(下称动刀片)及固定在刀盘上方的刀片(下称定刀片)本身要保持锋利的状态;③定刀片与动刀片之间的间隙要调整好;④无论是定刀片还是动刀片,刀片材料的优劣将影响铣背质量的稳定性。

     一般动刀片的刀头部分普遍是采用硬质合金材料,而定刀片往往采用普通的高碳钢,相对较易磨损,磨损后的定刀片,若不及时更换,将直接影响铣背的平整度。若定刀片在刀口部位,也采用硬质合金刀头。这样刀片既锋利又耐磨,可大大提高铣背的质量及稳定性。

     而在上述因素当中,控制好定刀片和动刀片之间的间隙至关重要。

      由于受热胀冷缩影响,铣刀在冷的状态下,必须先启动预热半个小时左右,等到刀盘芯轴热胀延伸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再停下刀盘,即刻调整其间隙,通常在铣刀芯轴运转间隙正常的情况下,刀片之间的最佳间隙为0.05mm(用塞规调整),这时铣削状态好,而且由于铣刀铣削阻力小,刀片磨损反而小,最重要的是铣背平整度高。当然,如果使用年数较长的机器,由于其运转间隙因磨损而有所增大,为安全起见,刀片之间的间隙应适度地调整为0.1~0.15mm,甚至更大一点。

     第二点,着重要讲的是书背划槽的穿透性问题。那么,平装胶订书划槽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为了增加较与书芯的接触面积,同时划槽在纵向上形成的深度,增强了胶层的结构强度,而槽边形成的角度,增大了书芯内页的抗拉强度。简而言之,划槽的目的就在于增强书芯内页的抗拉强度,而划槽的穿透性是指所拉的槽应贯穿整个书背,拉槽应干净、彻底。反过来说,如果槽的穿透性不好,则是指划槽刀划出书背的那一面,槽没有划透,仍留有纸屑在书背上没有被划断,这样就遮盖了根部虚胶的现象,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书芯抗拉强度,而且很明显地反映在最后一页很容易被拉开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划槽的穿透性呢?

     柯尔布斯产KM470胶订机的铣背和划槽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划槽刀定刀片是采用悬臂式的固定方式,在划槽受力时,定刀片会有向上的弹性让刀现象,这是影响划槽穿透性的因素之一,所以定刀片的固定应采用两端式固定,并且尽量缩短刀架横梁的长度,以保证足够的刚度,另一方面,原KM470采用的是耐磨性较高的尼龙材料,虽然在制造、操作等方面带来了方便,但由于尼龙材料很易磨损,一般生产5000~10000本书后,定刀片就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磨损后的尼龙定刀片其刀口部分呈弧形的曲面凹陷进去,无法控制刀片之间的间隙,造成最后一帖划不透现象。经过以上分析,定刀片的磨损及刀片间的间隙变大,才是影响划槽透性的重要原因。找到原因,我们才能确定改进方案:首先,将定刀片改成钢件,并在刀口部位镶上硬质合金块,采用线切割工艺,切成所需槽形,定刀片左右可微调,以便精确对刀,控制间隙,间隙调整非常重要,要谨慎心细,否则容易损坏刀头,调整方法同铣刀片。间隙可放至0.1mm,早期的机型,划槽的密度通过增加划槽刀的数量来实现,最好是对称安装,并且要保证刀头偏角的一致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间隙无法调整。后期的机型都采用了变频技术控制划槽的密度,效果非常好。

[时间:2006-01-26  来源:中国包装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