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教图精印按需出版印刷平台启动说开去

中教图精印按需出版印刷平台

由中国教图精印按需出版印刷平台启动说开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8月28日,中国教图精印数字按需出版平台启动仪式隆重召开,这是2014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BIBF)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事件。而在图书博览会(BIBF)的现场,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领衔的按需出版印刷展区也颇具人气。两家国字头的图书进出口公司引爆今夏按需出版印刷热潮,“一本其印 按需定制 直达全球”的理念的确振奋人心,云端控制平台、高端按需印刷解决方案及现代化物流配送的模式理论上讲也完美无缺,然而截止到目前,国内按需出版印刷还刚刚迈出晃晃悠悠的第一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教图和中图公司因为业务面向海外,借图书走出去引进来之风,他们的按需出版印刷探索成功概率颇高。本文将粗浅地探讨按需出版印刷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需”       重要指数:五颗星
 
  “按需”出版(Print On Demand)印刷成功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创需”。按需出版的特点是每一笔订单的数量都很少,因此只有拥有足够的订单量,才能支撑起按需出版轮转喷墨设备的产能,那么“需”就成为按需出版印刷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由于在中国图书的出版发行严格受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按需出版的“需”方主体为出版机构,一方面来自于出版社试水市场的需求,另外也有通过网络平台消费者下订单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印刷,从而大幅减少库存量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开展按需出版印刷的单位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大型出版集团,如凤凰传媒、河北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这些大型出版集团内部有印刷企业存在,通过投资转型,引进软硬件设备,尝试按需出版。由于集团内部行政指令下达业务的支撑,运转颇为顺利,正所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尤其凤凰传媒,进入的时间较早,流程已经走顺,是最有代表性的按需出版案例。此外,还不乏一些出版机构考虑并购印刷企业的方式,达成集团内部产业链条完整,实现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促进企业发展提速,如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控股建宏印刷。
 
  另一类是大型印刷企业,典型代表为虎彩集团和中编印务。与出版集团不同,印刷企业没有直接的“按需”业务,因此需要“创需”,创造业务的来源,因此不得不与各家出版社捆绑获得业务,难度陡然增加,毕竟这种协作模式是建立在君子之交的基础上,往往不能带来足够稳定的业务量,望着庞大的高产能的设备每日只开动1-2个小时,管理者的揪心程度可想而知,也只有期待他们能撑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此次中国教图和中图公司染指按需出版印刷,各自有各自的策略,但核心都是和海外的出版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获取内容资源,为按需出版提供足够的需求。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包括施普林格、Wiley、Pearson、圣智、剑桥、美国汤森路透、孤独星球、牛津、亚马逊等20余家海外出版社的代表出席活动,纷纷表示他们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在欧美按需出版已经有10几年的发展历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将更多的图书引进到国内。
 
  除了有足够多的出版社业务支撑,通过按需出版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生产制作,还避免了按需出版的另一个成功难点“价格高”,这也是消费者最为敏感的问题!目前国内按需出版的价格仍居高不下,而海外图书通过按需在国内印刷,价格比直接引进会降低许多,相信不少海外图书的读者更加乐于接受。
 
  “软件平台”    重要指数:四颗星
 
  现在已经有了需求也有业务,困扰出版社和印刷厂的一大问题是,仍无法快速完成一本书的生产制作。通常喷墨轮转数字印刷设备的速度、产能和效率都不存在问题,瓶颈主要在一前一后,前端是与客户对接和流程控制;后端则是印后加工。让我们先来说说软件流程平台。
 
  设想一下,我们通过京东平台订购一件商品,需要消费者通过订单管理系统下订单、京东后台处理订单、配货、物流。每一个过程都是由条码系统监管,与客户的对接、内部配货发货系统实现自动化,信息流在通道中顺畅流动。而现在国内的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能达到这样的信息交流吗?与客户的沟通、订单下达、文件传递、客户审稿、签样、印刷到物流配送等整个按需流程,仍有许多环节为手动完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以及按需出版的用户体验和友好性。
 
  在中国教图按需出版平台中,为了控制和管理柯达Prosper1000设备,选择了柯达印能捷印刷流程软件,同时中教图还联合柯达公司产品开发中心一同开发了POD印厂ERP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大量作业的自动化排产。据柯达方面称,在这次中教图项目的合作中,双方不仅仅是设备和系统供应商和需求方这么简单,而是根据按需出版印刷流程、按照中教图的需求,量身定制了相关的系统。以满足从出版社下单到文件及可变数据处理到印刷生产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的需求,系统可自动读取作业要求,选择生产方案,并指导作业到相应的印刷机。
 
  在BIBF现场,我们也看到中图公司牵手北大方正,展出方正书刊制作与按需印刷云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是面向出版社,为解决出版社安全传版而搭建的综合性流程类方案。云平台系统的价值在于将原本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通过一个系统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本书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排版、在线校稿、文件入库管理、订单分发、文件授权、在线签样等整个流程,各个环节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平台中完成所有的流程操作,整个云平台系统需要排版单位、出版社、印刷厂等多方的协作才能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目前,凤凰传媒也与方正联合定制按需出版云平台解决方案。
 
  按需出版印刷在软件流程上的难点是不能一概而论,即没有标准化的软件平台适用于所有的出版社和生产企业,是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流程和模式而定制的。
 
  “印后加工”    重要指数:三颗星
 
  喷墨轮转印刷机的速度和产能是相当之快,几乎可以和传统胶印设备相媲美,而往往印后设备的速度更不上。因此业内一直在争议的是“联线onlie”、“离线offline”还是“近线nearline”?联线过于标准化、过于死板不能满足多样性的客户需求,自然也对投资规模与系统平台有较高的要求,但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离线效率低但生产灵活且产品多样化;在某些工艺上是必须采用近线操作的,如精装、UV、复杂工艺等。
 
  中教图的印后加工设备是这样配置的,有参观者说中教图的后加工设备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印后博览会:
 
  联线后道:Hunkeler卷筒纸进纸系统,连接Prosper1000喷墨印刷机,印刷后的纸张联线进入Hunkeler折页成书芯单元,这个过程完成点胶,最终堆叠成书芯垛,等待后续加工过程。Hunkeler联线的特点是速度比较快,但变化形式比较少。
 
  离线后道:为了满足中教图多样化图书制作的需求,还特别配备了MBO的后加工系统。从Prosper1000喷墨印刷机印刷完成的纸卷,上到MBO系统上,进纸、拆卷、裁切、自动排废、在线抽检,最后折页成册。据MBO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套系统是全球顶级的设备,其最为特别之处是在于可以在线调节幅面和折手,即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不同幅面大小和不同折手的图书。
 
  书芯加工完成后,将印刷好的彩色封面与书芯配在一起,上到好利用的胶装生产线或骑马订生产线上进行装订;也可以进行各种精装,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看到中教图还配备了蝴蝶装等多种精装生产设备。
 
  “喷墨轮转数码印刷设备”    重要指数:二颗星
 
  在中国教图按需出版印刷平台上最核心也是最闪亮的产品要数柯达Prosper1000鼎盛喷墨轮转数码印刷设备了,这款设备基于革命性的柯达Stream喷墨技术,每月印量可高达1.2亿张A4,让观者感受最深的是,如此高产能的设备却如此小巧紧凑,相比较某款庞大机身的设备,Prosper可以用秀气来形容,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的品质也非常好,足以媲美胶印,可在各类无涂层纸、铜版纸和高光纸上实现133 lpi,是印刷普通版图书、大众读物和教育类图书的理想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中教图选择这款设备的主要原因。
 
  为了满足产能需求,中教图还配备了另外一台Digimaster数码印刷机,以及两台用于封面印刷的彩色数码印刷机。
 
  之所以把数码印刷设备放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它一定是整个平台里的重点和基础,没有数码印刷设备就形不成按需出版印刷平台,而现在的数码印刷设备无论从产品质量、速度产能、先进技术等方面都毋庸置疑,是完全可以满足各种需求。只是当数码遇到按需出版,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设备本身,而是庞大的一个系统和理念。这也许正是按需出版的迷人之处。
 
  “人才和企业基础”     重要指数:一颗星
 
  这是最后一颗星,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企业有了业务、有了模式和软硬件技术,就意味按需出版印刷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于有形于无形之中的人才更是极为关键的因素。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模式和系统,需要有摆脱传统思维的管理者、超年轻化的操作人员、一定数量的IT维护和开发人员,只有修炼好内功,当企业转型及发展是才能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走向成功。

[时间:2014-08-29  作者:袁宇霞  来源:必胜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