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美国、加拿大和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方,但从没想到会在上海发现对诗歌、对文学这样的热情。”2014上海书展重磅嘉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著名作家维·苏·奈保尔在出席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活动时如是说。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是对上海书展最恳切的褒奖。
8月13日至1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承办,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约而至。
500余家参展出版单位,超过15万种参展图书,680多场各类阅读文化活动,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在以上海展览中心为圆心、整个上海为半径的空间里,上海书展再次演绎了一场年度阅读狂欢。
不断探索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不断开拓服务读者、服务行业、服务全国文化路径,在十年积淀的基础上,上海书展的文化追求已然浸润在 书展肌体的每一个毛孔中。“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正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徐炯所说,“通过 打造当下出版与阅读的价值平台、品质平台,进一步实现由销售服务向阅读推广的转型,力求做到在公共服务中体现专业品质,在价值引领中满足大众需求。这应该 就是上海书展的独特价值。”(相关报道详见本期2~4、6~9、14版)
公众化:以地气带人气
2013年上海书展甫 一闭幕,书展策划团队就开始琢磨一件事:如何将上海书展尤其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文学、文化活动常态化,打造一个深入城市社区、推动全民阅读的常态平台?经 过半年多的筹备,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在今年2月全新出炉,每周六与读者“不见不散”。截至8月已开展活动30场,场场爆满,为书展常态化运作积累了成功 经验。
进入8月的“上海书展时间”,从8万平方米的上海展览中心,到6000多平方公里的上海全境,更是无处不书香。上海书城、上海图书馆、“思南文学之家”、科学会堂、长宁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书展活动一场紧接着一场,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的时间排表甚至精确到分钟。
不仅如此,上海书展还以“地气”带“人气”,走进了上海市17个区县的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组织了近百场阅读文化活动以实现全城联动, 共同打造“书香上海悦读季”。在此带动下,上海区县主题读书活动渐成气候——崇明县的“文学名家海岛行”、普陀区的“名家陪你读”亲子文学讲坛、徐汇区的 “悦读绘本100”活动、青浦区的“万家点书,倡导全民阅读”、宝山区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讲习堂”、闸北区的“活力闸北·悦读生辉”荐书活动、松江区 的“爱我松江、文化寻根”主题阅读类比赛、嘉定区的“书和远方”读者摄影展、金山区的“悦读·分享”书香漂流,以及长宁区的“长宁十大草根作者”评选,奉 贤区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等……经由这些阅读团体的努力,“上海书展”的文化热潮就这样辐射至上海的各个角落乃至长三角地区,为书 香惠民、塑造全民阅读风尚形成合力。
专业化:开门办展放大平台效应
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以“全国、大 家、首发”概念为特色,以“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为定位,以“中国最美的书展”为目标,清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完善的展会运营机制,专业化是上海 书展从沪版图书看样订货会、区域性的地方书展,成长为全国性的文化盛会、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的制胜法宝。
“以前业内习惯于把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作为安排全年工作节奏的三个重要节点,而这两年,到上海书展首发新书、拜会作者和同行,成了我新的‘生物钟’”,一位出版社老总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上海书展着力为全国出版业打造一个开放的专业平台,确立了面向读者、以零售为主,同时涵盖出版物展销、图书订货团购、出版产业信息发布、高峰论坛、新品 首发、作品研讨和阅读推广等综合功能的专业定位,集聚全国优质出版资源和作者资源的效应逐年放大。同时,“主宾省”、中国书业馆配年会的成功打造,也加强 了上海与各省市出版界的交流合作。今年新设立的中国超级书店论坛,以“大数据时代城市精神地标的价值”为题,更是一场专业品质极高的思想激荡。
为放大书展的平台效应,上海书展还坚持开门办展。今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继续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与上海市出版协会和上海 图书馆共同举办“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加大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力度,组建专业化的策展团队,共同策划举办新的面向大众的精品阅 读文化活动,如与上海市科协共同举办“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与有关主流媒体共同举办“书香中国”阅读论坛等品牌活动,与复旦大学共同举 办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举办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论坛,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望道讲读会”系列学术讲座,等等,使得书展 的专业品质大幅提升。
国际化:在文化多元中开阔视野
上海国际文学周今年才步入第四个年头,但已成为上海书展的重要文化品牌,其活动主场地“思南文学之家”,更在短短一年间变身为上海读书人的“周末文化会客厅”。不得不说,这与上海这座充满文学传统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气质相关,也与背后的策展团队相关。
勒·克莱齐奥、科尔姆·托宾、莫言、石田衣良、阿刀田高、杰夫·戴尔、科伦·麦凯恩、伊恩·布鲁玛、阿城、贾平凹,过去三年一连串星光闪耀的名家之后, 今年上海书展更邀请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首度来华,今年应邀来华的海外作家人数和举办活动的场次数量再创新高。美国小说家、普利策 小说奖获得者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美国当代女诗人布伦达·希尔曼,西班牙女诗人尤兰达·卡斯塔诺,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法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帕 斯卡尔·德尔佩什,法国畅销书作家马克·李维,法国传记作家、法国龚古尔学院成员皮埃尔·阿苏里等人,与中国翻译家、作家、诗人和学者展开对话与碰撞。来 自世界不同文化传统里的作家们的在场本身就已经证明:只要我们还对差异与理解怀有热情,伟大的文学时代就还没有终结。
首度设立的爱尔兰 文学翻译奖颁奖,也为上海书展增加了国际化的砝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马爱农译作、克莱尔·吉根小说集《走在蓝色的田野上》获首届大奖。爱尔兰文学翻译 奖今后将成为上海国际文学周新的常设项目单元。“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设立则令上海国际童书展增辉,为推动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走出去”、加 强中外儿童文学合作交流搭建一个高水准的专业平台。
可以说,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上海书展的国际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书展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
学术化:注重价值引领
合理运用“两只手”,即“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推介有品质、有价值、有分量的优秀产品和服务,是上海书展应有的功能,也是上海书展在提升学术化水准、搭建价值平台和引导阅读取向上的重要一环。
在书展策展团队看来,大部分的图书,尤其是符合大众阅读需求的各类图书,仅需要各出版机构充分运用“市场之手”调节就足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而一部分 高品质、高价值的小众图书,专业性、学术性较强且具有很高的传播、传承价值,市场反响可能不会很好,这就需要“政府之手”的支持和推介。实践证明,上海书 展在过去几年间陆续增设社科精品馆、百年文脉馆、文史中国馆,引入中国科技出版集团和多家学术出版社、专业出版社联合体等举措,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 可,也藉此显著提升了上海书展的国际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
本届上海书展更加注重搭建价值平台和引导阅读取向,更加注重提升活动的专业品 质和学术文化含量,更加注重扩大全国大社、名社、强社和对广大市民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图书和活动的引入。比如,“学术出版上海论坛”汇聚40多位国内权威 文科学报的主编和一流专家、学者,探讨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人文学术刊物的创新发展之路;“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望道讲读会”系列学 术讲座等新创单元,邀请一批院士、大师、名家围绕科技最新发展、经典学术名著、经济社会热点等展开话题;首次引入国内学术出版方阵中的重量级专业联合体 ——全国人民出版社联合体,组织“人民阅读盛宴”活动,并扩大本地和其他省市专精特品牌实体书店参展数量,以进一步满足读者对专业图书、学术图书的阅读需 求……在上海书展组委会的规划中,“望道讲读会”、“上海科协大讲坛”和“思南读书会”将以哲学社科、科学人文、文学艺术为分野,以本真堂、科学会堂、思 南文学之家为基地,力求将其发展成为上海市民读者周末阅读文化分享和体验的三大品牌,使上海保持市民科学素质居全国之首的领先优势。
[时间:2014-08-20 来源: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