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出版机构布局幼教产业抢先机

幼教机遇趋势运作模式

  国内的幼教理念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以“以开发宝宝潜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为代表,强调早期教育的功能,唤醒整个社会对0~3岁早期教育的关注,而且商业性质较为突出。2000年来,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对学前教育立法为契机,加上妇联系统的支持,幼儿园自办亲子园和商业性亲子园大量兴办,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关于早期教育的图书、音像制品、玩具大量涌现,加上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新一代的家长十分关注早期教育。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丰厚且良好的教育条件,不惜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早期教育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吸引众多商家的投资目光。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嗅觉敏锐的出版机构近些年在幼教市场逐步展开布局,意欲深挖“学龄前儿童”这一消费富矿。其运作模式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幼教图书品牌,特别是电子化产品成为一大主流;另一方面则是创办幼教机构、或与幼教机构合作,深化幼教品牌,直接介入幼教市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联系到多位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出版机构在幼教市场的经验案例和未来趋势,希望给更多有识之士以启发和借鉴。

  举措1:幼教品牌电子化形象化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学龄前儿童,甚至是低龄儿童,拿着iPad摆弄,玩耍自如。正如电视之于“70后”、游戏机之于“80后”、网络之于“90后”,“00后”已经把风靡成人世界的“苹果”当作玩具。特别是思维开放的年轻家长并不会过分反对孩子接触iPad,反而愿意将其视为开发大脑、运用手指的一种工具。面对这样的现象,不难想见为什么专门针对1~6岁学龄前儿童的各种幼教电子化产品在近些年来会层出不穷,频繁在书店、辅导班及网络上销售。

  出版机构面对国内幼教市场近乎惨烈的竞争,急需认清对手的弱势、找准自己的优势。尽管幼教电子化产品玲琅满目,但颇让人担忧的是中间大量生产厂家或者运营商没有从事过幼教产品开发,没有专业的幼教及心理学专家团队,使得产品并不能规范、科学地教育学龄前儿童,或者使用了大量的信息化技术与人机界面从而造成了对儿童的眼睛、身体发育的伤害。正因如此,许多出版机构依托专业优势和资源,开始着手建设自身的幼教电子品牌。

  例如,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小鹿芮卡”原创动漫项目立足于儿童启蒙教育。其通过多媒体教学产品在幼儿园的应用搭建宣传渠道,并凭借成熟的渠道催生幼儿园学具、玩具、日常用品及幼儿园园服等衍生产品的开发。这一项目不单在国内积极推广,在“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譬如《芮卡轻松学音乐》、《芮卡全景阅读》、《芮卡快乐诵读与口才表演》等三款课程软件及其配套产品,已经同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签订版权输出协议。

[时间:2014-08-19  来源: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