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综合分析

市场经济

  由于美国将经济增速预期被下调到1.7%,而中国经济预期维持在7.5%左右,所以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从4月的3.7%下调至3.4%。

  笔者认为IMF的这一经济预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中美两国经济数据的失真。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链已经成为金融强国图利的工具,所以自2009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数据造假日益严重,其数据的扭曲性不亚于中国的经济数据统计,所以,中美两国近些年的经济数据和实际经济状态,尤其是和市场价格之间,总会出现极度矛盾的现象。

  就美国经济而言,今年非农就业人数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20万人,6月份的失业率大幅下降至6.1%,新屋销售高达504万,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消费者心理、汽车销售都达到危机后最高水平,股市中标普与道琼斯连创历史新高,而纳斯达克也不断靠近历史高峰值,在一连串的经济向好的事实面前,美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连2%都没有超过,备显美国经济数据的失真。美国一季度GDP终值年化环比下降2.9%,远不及预期,GDP下修幅度为1976年有记录以来最大,而医疗保健消费放缓是GDP下修的主要原因,美国1季度经济数据的不合理下修可以说是为刻意编造数据服务的。

  自2009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数据与美元汇率关系密切,为了长期压低美国汇率与防止美联储加息,美国在经济数据上的造假行为非常严重,近些年来,在国际货币利益的角逐中,美国屡屡在美元升值的关键时期制造假经济数据,借此打压美元的升值,从市场价格、房地产与股市等各方面来分析,美国上半年经济实际增长可能超过2%。正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美国的披露的经济数据不符,所以美联储内外都存在加息的声音,争议越来越大。

  美联储加不加息与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紧密关联,如中国提早降准或降息,会进一步压缩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套利空间,美元会进一步回流,这不仅会减轻中国的外汇储备压力,降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再加上中国降息或者降准会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价格传导会刺激美国通胀上行,美国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美元会进一步升值,这会保障中国外汇储备的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处在一个错期调整阶段,从债务周期上来看,今明两年是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在这个周期内,地方债与企债等的压力会非常大,比较容易产生债务违约现象,从保护实体经济稳定的大环境来说,中国经济调整的指针应定在2016左右更为合理,目前做大幅度的宏观调控,显然不是很合理,现阶段控制的主要手段应是消减影子银行规模与去杠杆化,从压缩金融漏洞入手来降低债务风险,这才是调控的核心部分,而不是收紧货币政策与加大去产能。

  由于中国经济调整错期,在债务偿还高峰期加紧了货币供给与调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又将影子银行去杠杆化负担推卸到实体经济身上,这就导致中国的实体经济遭受到不合理的巨大压力,一些上游产业大面积遭受打击,这给整个实体经济的稳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钢铁、煤炭、玻璃、水泥等价格都跌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的水平,有的甚至更低,而且目前还没有企稳的意思,从这些大宗商品上看,存在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1、近两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明显失真,从上游产品的价格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上半年已破7%的可能性非常高;2、货币政策与价格体系明显冲突3、宏观调控政策与产业调整违和。

  解决产能过剩与降低耗能,为生态环境服务,这是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产、二产的深化与精密化,以及三产的扩大话,是个增减有序的调整过程,譬如三产增长,就业率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压缩二产一些高耗能等企业的规模,这就可以在保持就业稳定与消费通畅的前提下,稳步调整经济结构。但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则完全不同,拿煤炭来说,煤炭价格暴跌,超跌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整个产业链都出现较大的问题,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全球的储藏量估计可维持人类使用150年左右,最多不超过200年,所以对于煤炭等资源必须加以价格保护,但事实上煤炭完全陷入到疯狂的金融炒作之中,任由价格下跌,这极易导致中国的煤炭资源的流失,煤炭价格的调整涉及的不仅仅是资源保护的问题,更重要的煤炭、钢铁等实质问题就是金融化导致的恶意炒作,而不是去产能那么简单,金融化导致的恶意炒作,将扭曲了整个产业链,这需要国家当前的监管必须要到位,要分清楚什么是经济调整,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价格恶性操纵。

  从煤炭问题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其他行业的问题,在债务偿还高峰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经济逆周期,不仅加重债务违约现象,还导致了市场实际利率的进一步走高,高利率环境与债务违约又会形成恶循环,这会让实体经济更艰难甚至倒闭,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会被迫交出实体,这将直接威胁民营资本投资实业,因此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仅不能完成调整目标,还刻意制造了一个违和的经济逆周期,逼迫一批中小企业不合理倒闭,甚至包括大企业,这将增加银行呆坏账,所以高盛等国际资本借机入股中国最大的坏账公司,准备在中国经济逆周期中捞取中国的廉价优质资产,借势淘金,这对中国的经济决策来说是应值得高度重视。

  国内长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中国并不存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因:1、央行的货币笼子长期以来被美元打破,基础货币发行由外汇储备增长支配。2、基础货币过多分配到外资手中,使中国的财富分配极不合理,加重了中国的贫富两极化。3、稳健货币政策应与稳健的市场价格紧密相连,但长期以来,大宗工业品价格暴涨暴跌,而农产品(000061,股吧)等却居高不下,所以稳健货币政策与市场价格背离严重,这说明中国所谓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一个假性的稳健政策。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要做大调整,要让货币政策真正为价格服务,要让基础货币的增长更多地为国人财富分配服务。

  在国家政策提出微调之后,笔者就对该政策持有保留意见,并撰文提出“中调”的看法,因为中国经济从两位数的增长,滑落到7%附近,这已经不是小幅回落了,另外,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也不是小幅调整,在改革上做的都是一些大手术,这样一个经济波动期与政策调整期里,微调政策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国家应对微调政策早作调整,将微调转为中调,早日稳定经济下滑局面,尤其是央行的降准或降息应提早,不然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压力会非常大,保7.5左右的水平将是空话。预估中国降准或降息至少200个基点左右,才能稳定当前的经济下滑趋势。

  同时,对近期一些经济学家的中国经济常态化表述,笔者也表达完全不同的意见,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周期已过,未来中国经济将在6_7%的水平波动,甚至有的学者说在5%左右波动,这一提法等于把中国丢入中等国家发展陷阱,就此问题,笔者之后将专题论述。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处于防通缩时期,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应因房地产问题而过于畏手畏脚,国家应就房地产价格做专项调控,同时放宽货币政策,快速稳定市场,不然中国经济下半年或明年会出现更多的困扰,甚至会走向危局,事态会演变的非常严重。

  欧洲经济已经基本稳定,预期欧元区会进一步加大宽松货币政策,一是为欧元的国际化服务,二是为防止欧元区的通缩,三拉升就业。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完成了通胀目标,预期下半年进一步做货币政策调整的概率不是很大。而下半年的世界经济强弱的指向关键在美欧股市的强弱,以及中国能否早日稳定经济上。下半年国际经济应重视的几大问题:1、美联储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动向。2、美欧股市的牛市特征能否持续。3、美元升值的幅度。4、中国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幅度。

[时间:2014-08-05  作者:馨月  来源:和讯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