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虽然近几日京城被雾霾所笼罩,但随着农历春节的日益临近而透显出几分喜庆的气息。带着对新春的祝福,我们有幸拜会了身处印刷机械行业多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鲁兵老人。
耄耋之年的鲁老现在虽已退离印刷行业数年之久,在家享受着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但依旧心系我国印刷行业,继续为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鲁老的身上和言谈之间,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他对印刷行业发展的敏锐思路和洞察力,以及雷厉风行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与新中国印刷机械工业共同成长
1948年以前,鲁兵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48~1951年期间曾在沈阳东北工业部机械局工作。1952年中央设立机械工业部后便从沈阳来到北京,长期担任一机部一、三局(重型机械局和通用机械局)的处长、副局长职务。1979年底,从一机部抽调参与由薄一波同志牵头组建的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工作。1982年担任新成立的国家经委机电局局长,并领导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的前期筹组和后期日常管理工作。
1983年和1984年担任出国考察团团长,并两次在中南海中央、国务院领导主持召开的会议上汇报了考察欧洲,美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印刷工业发展情况和协调小组工作情况,受到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两次考察对于推动中国印刷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本身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家连续5年为中国印刷工业每年拨款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其发展。
1984年,鲁兵直接筹组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胡乔木、张劲夫等中央领导参观了此次展会,表现了国家对印刷工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并推动了中国印刷工业的发展。
1985年,在担任国家经委委员并兼任经济综合局局长期间,鲁老仍然心系协调小组的工作,密切关注中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并亲自询问、参加印刷业的工作进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在担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期间,鲁老就印刷行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1991年3月及1995年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企业技术进步展览会期间,建议专门设立印刷工业馆,借以展示我国印刷技术革命的成果,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及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全体同志以及国务院及政府各部门领导同志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均亲临参观指导,这给予了印刷工业企业广大职工极大的鼓舞。1995年,受范慕韩同志推荐,鲁老再次回到印刷行业,担任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会长,领导协会日常工作。1998年,鲁老年过70,虽退出领导岗位但仍担任协会顾问,继续关心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经常到印刷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发表指导性文章。
可以说,鲁老这半个多世纪为之奋斗的事业,都同中国印刷工业密切联系着,与其共同成长。
见证中国印刷工业的巨大变化
在谈及中国印刷工业发展变化时,鲁老感慨颇多,不论是印刷工业规模、印刷技术还是印刷人才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在中国印刷工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历史作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意义巨大。
从1984年到2011年期间,全国印刷产值从50亿元增长到了8600亿元,国内印刷厂数量从11000家增长到了10万多家,职工人数从85万人增加到了350万人;传统印刷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提升,此外数字印刷技术在国内的研发和使用范围也逐渐拓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国外归国人员纷纷走向企业领导岗位,特别是国内印刷领域的院校从1984年的筹备建设到如今所形成的专科院校,这些都为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身处当今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我们很难想象出版一本二三十万字的图书平均需要一年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图书出版周期却极为漫长,特别是在学术专著出版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如当时人民出版社平均每本书的出版天数:1980年为305天,1981年为352天,1982年为366天而科学出版社则平均需要500天这为身处经济建设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知识的普及和传播速度,阻碍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也正因为有了以王益为代表的我国出版印刷界有识之士对改变我国落后印刷业现状的强烈呼吁,中央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振兴中国印刷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印刷工业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几多期许几多祝愿
作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的顾问,鲁老对其予以了高度期许,希望协会能继续发扬其行业推动作用,促进全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作为印刷机械企业,则应力求在设计和技术方面的突破创新,努力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和企业间的界限,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向世界先进印刷制造企业看齐并敢于打拼,高标准、严要求的提高行业和自身企业标准,只有这样,中国印刷制造企业才能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并立于不败之地。
鲁老特别强调,当今印刷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最重要的仍是人才队伍建设、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些对于中国印刷工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鲁老这半个多世纪与印刷工业的不解之缘,仿佛也带着我们重新温习了一遍中国印刷工业曾走过的漫漫历程。他对印刷机械工业所倾注的心血让人为之感动,正因为有了像鲁老这样兢兢业业的老一辈印刷人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才有了今日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与壮大。面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作为印刷行业的继承者,我们更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发展机遇,敢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我国印刷工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重新缔造属于中国印刷工业的辉煌。
[时间:2014-08-01 来源:今日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