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战略

澎湃新闻上海报业新媒体

  这几天,喜欢在手机上看新闻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澎湃新闻”这4个字,因为“澎湃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了。而此前上线的“澎湃”新闻网站(http://www.thepaper.cn)也颇为引人注目。

  此前,“上海观察”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第一个新媒体项目,已经引得不少人研究咂摸,如今,又有新项目“澎湃”而来,这意味着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的“三驾马车”已经“套”好两驾,只剩“界面”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去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由原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和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组建成立。彼时,上海报业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被概括为“三新一高”——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的发展、新领域的拓展、高水平服务保障。其中,“新媒体”3个字最抢眼,这个在业界一直很受关注的字眼,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如今,9个月过去了。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军团逐渐揭开面纱。

  早布局必须踩上点儿

  在裘新的规划中,上海报业集团要从产品、项目的单体打造,走向围绕新媒体产业布局、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

  做新媒体,上海报业集团思路清晰。集团成立之时,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就在众多媒体面前解释:“集团所属三大报社依然可以做自己的新媒体产品,集团主要不是做产品,而是做集成、做基金、做孵化、做平台。”

  去年年底,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务虚会上发言时,裘新说:“报业调整改革的关键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核心是办报理念与方法的变革。传统媒体是否要建设新媒体,如何建设新媒体,这是我们在深化报业改革中绕不过去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能力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不论是着眼于做好舆论宣传,还是事业发展,上海报业集团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必然要在新媒体领域布局。

  铆死砸实新媒体,从上到下形成共识。

  今年年初,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到上海市委宣传部调研时指出,互联网新技术更快发展、更大冲击、更深影响还在未来。如果我们头脑清醒,还能够踩上点儿,增强传播力和话语权,从而提升影响力、引导力,壮大主流思想文化。

  “必须踩上点!”这句话真是点中以互联网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的穴位。

  对此,裘新年初在部署集团工作时有两个基本判断:“首先,我们正位于融合发展的点上。融合是此长彼长而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它避免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你死我活的关系,从彼此替代变成彼此融合、共赢。我们发展新媒体,就是要通过传统报业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技术、平台、终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融合,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其次,我们正位于从融合发展1.0时代向2.0时代升级的点上。在1.0时代,我们围绕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打造报刊的新媒体载体,这些属于基础建设,是以项目为核心的单点探索、局部突破。当前,应面对报业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2.0时代:从产品、项目的单体打造,走向围绕新媒体产业布局、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而如何能够踩上这个点?裘新进一步明确,关键要做到两个“立足”。

  一是立足于媒体和媒体人的能力提升。在资产收购上动作做得再多,也只是控制关系上的变化,是转场,无助于媒体主业的发展。简单将纸媒内容复制到互联网和移动端上做二次传播,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主流媒体实现从内容生产理念、方式到能力的脱胎换骨,才是这一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

  二是立足于模式和规律的探索。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使全国乃至全球的报业都史无前例地碰到了同样的危机。在危机面前,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需要尽快从单品、局部的经验与教训提升到对于普遍模式、一般规律的总结与归类。

  细分工 五大板块相映生辉

  目前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军团包括新闻网站、手机报、信息服务、微信矩阵、电子阅报栏五大板块,报网融合呈齐头并进态势。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新媒体得到快速、有序、和谐发展,初步形成五大主要板块。

  新闻网站板块:集团现有解放网、文汇网、新民网、上海日报网、大申网、百度新闻上海频道等15个网站和12个移动客户端(APP),网页总浏览量日均UV300万、PV过千万,其中大申网借助腾讯用户资源,深耕本地市场,实现流量变现,百度新闻上海频道则借力大流量传播平台,为上海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在网站建设基础上,亮点之一是衍生了拥有近30万订户的“上海观察”(APP)。“上海观察”是由解放日报社出品,主要在互联网上发行的资讯类产品。去年12月10日试运行,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可在手机客户端、PAD、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阅读。目前,APP下载量逾27万,收费订户达16万,微信公众号关注数2万。

  此外,全新上线的互联网新闻产品“澎湃”将其核心用户定位为关注上海、关注中国的政经界人士和影响力、购买力强的中高端人士及海内外精英。在运作模式上,“澎湃”探索全新的报网融合新闻生产方式,在内容架构上抛弃传统门户网站的频道制,同时摒弃传统媒体运作的部门制,围绕40多个栏目组建团队。在经营上,针对目前市场上门户网站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澎湃”同时开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重媒体资源,将广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通过网民和客户资源的共享,实现新媒体的广告价值和产品营销渠道价值。未来,“澎湃”将成为一个新闻与思想的大平台。

  手机报板块:已运营8年,每日读者达150万,目前正携手运营商,统一品牌为“上海手机报”,打造“一城一报”的主流媒体推送平台。

  信息服务板块:将于8月上线的“界面”,为集团融资上亿美元全力打造、面向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界面”拟上线的产品主要包括:精品财经新闻网站、专业投资资讯服务平台、商业情报数据库等。目标用户包括国内金融机构从业者、专业投资者、高净值人群等。

  微信矩阵板块:全集团现已开设近百个垂直细分的微信公众账号,形成一批用户过万的微信矩阵,其中《新闻晨报》的微信公众账号粉丝已逾1000万,受众近40万。

  电子阅报栏板块:目前,已在上海市区的街道、商务和行政办公楼安装近600块“新闻点点通”电子阅报栏。

  上海报业集团的报网融合发展,呈现的态势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报网齐头并进,相映生辉。

  抓导向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大多参照传统媒体的做法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则和发布流程,以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界面: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这些界面在向你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构成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信息的交汇点——界面。”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项目“界面”在自我推介时如此阐述。

  这告诉我们,在媒体融合时代,对新媒体的管理,对信息交汇点的管理,尤其是导向管理,不应“法外开恩”或手下留情。

  今年5月,集团掌门人裘新在上海召开的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上发言明确指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把正确导向贯穿始终,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并表示,上海报业集团“将探索‘把支部建到连上’,在集团即将推出的几个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基层党组织,在任何时候都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

  集团领导在狠抓媒体导向管理时,借用集团内目前颇具风头的三大新媒体,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澎湃”而来,要有“界面”,方可“上观”。“上观”即“上海观察”的简称,意即:面对雨后春笋般澎湃而来的新媒体,一定要有管理框架和条文,方可成就媒体融合发展的大事业。

  事实上,上海报业集团每个新媒体项目一诞生时,对它的社会责任从没放弃过。年初,“上海观察”上线时,集团领导希望它的创新可以实现多个目标:在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生产适合互联网环境的内容;在众声喧哗中体现党报的独特作用……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管理规则不可阙如。目前,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大多参照传统纸媒制定了管理规则和流程。以集团麾下的《新闻晨报》新媒体管理为例,截至今年5月,针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大申网新闻晨报频道几大渠道,《新闻晨报》已分别制定了网络发布操作规范,严格实行内容“三审制”,以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严格管理必定促进发展。截至2014年7月3日,《新闻晨报》新浪官方微博粉丝达到1049万,影响力一直保持在全国媒体微博影响力第三、全国报纸微博影响力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新闻晨报》官方微信的粉丝已突破30万大关,并以日均2000人~3000人的数字递增。每日3次信息推送,也是目前微信公众账号中的最大频次。

  头脑风暴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澎湃新闻”有三重意义:打造移动互联网情境下的原创产品和新型平台,有利于主流媒体重建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实践有深度、有思想的内容生产,有利于探索包括“策展”模式在内的新型生产机制;投入资本和人力去做严肃新闻,在唱衰报业的氛围中提振了职业媒体人士气,有利于强化新闻业的认同。如何看待“澎湃新闻”?不必先急于说出商业模式,且行且探索、边做边总结,投资者要耐心、管理者要宽容。

  深圳晚报社副总编辑周智琛:“澎湃”有点理想,冲一冲总是好的。无论成败,对中国媒体转型是一种有益尝试。但若成功,不可复制;如若失败,也可理解。在当下,办一份类FT中文网能走多远?我很好奇。试错的空间有多大?但无论如何,祝福“澎湃”汹涌!

  搜狐公司原副总裁刘春:几篇时政大稿并不意味着以原创内容为特色的“澎湃”网站的成功,因为再多的原创也支撑不起一个新闻门户,而基于PC端的门户本身就在衰落中。“澎湃新闻”最近的火爆仍然来自微信公众账号和移动端的转发传播,“澎湃”的未来在APP、在移动端。

  和讯网作者听风:“澎湃”骨子里是坚信内容为王的,但是作为移动新媒体,其内容的变现能力还需要谨慎审视,流量变现传导至商业变现也许不是移动媒体最根本的生存之路,却是当下媒体不得不面对也无法绕开的一条现实路径。

  钛媒体作者王记超:早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澎湃”,终于呱呱落地。这个一出生便风华正茂的纯新闻产品,是否能摆脱所有精英类新闻产品难以经营的魔咒,拭目以待。

[时间:2014-07-29  作者:邱曙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