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辉:在世界舞台争夺深圳印刷业话语权

谭浩辉深圳印刷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美国《时代周刊》为发图文传真,找到我帮忙。我安排通过人造卫星传输技术,把里根访华的图文第一时间传输至《时代周刊》总部,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将卫星技术用于新闻传输。

  在此之前,我已经参与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印刷业发展过程中,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萌芽、起步和发展,而且为首批中外合资印刷企业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以深圳作为一个缩影,我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引起的巨大效应和中国经济的光明前途。如今,深圳印刷业已遥遥领先珠三角其他城市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所以我对深圳印刷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认为深圳有潜力成为世界印刷业的中心。

  参与筹建合资印刷厂

  1976年,我第一次乘车从香港经过深圳,前往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内地的印刷产业发展状况。当时特区还没有成立,深圳一片荒凉。我清楚地记得过了罗湖桥,一眼望去是成片的农田,整个罗湖可以说是鸡犬相闻,还有东一处西一处的猪圈。华侨旅行社的一栋3层高楼房,是那时可以看到的最高楼房。

  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享受对外开放的灵活政策,很多香港的工厂纷纷考虑北迁发展。大批传统的制造业工厂,例如皮革厂、电气化厂、电子技术公司迁来深圳,都需要制作说明书和传单进行宣传,深圳经济特区本身也有制作书刊、画册、杂志的市场需求。于是,现代化印刷企业开始在特区萌芽。

  虽然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但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印刷业水平还很落后。以深圳为例,当时深圳印刷厂规模很小,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国外二三十年前的,不仅噪音大,还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而且成品率、合格率还低。此外,在管理水平和生产理念上,别说香港、新加坡,连北京、上海的都比不上。

  1984年,身为丹麦宝隆洋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的负责人,我参与到深圳旭日印刷有限公司的筹建过程中。这是深圳乃至全国首批中外合资书刊印刷企业,中资方是当时中石化下属的一家印刷厂,外资方是香港的一家企业。我为这家新印刷厂推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来自德国的海德堡印刷机,并带来了发达国家的印刷工序。

  1986年,这家当时国内最现代化的印刷厂在深圳罗湖开工投产。新设备的印刷成品率高,生产效能提高了三四倍。加之当时政策支持力度大,印刷厂投产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随后,深圳陆续成立了多家中外合资的印刷企业,他们都使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使得深圳能够生产质量和档次更高的印刷品。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印刷业是全国印刷业发展的风向标。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深圳印刷企业迅速成长,印刷业水平逐渐超过北京、上海。

  广东印刷看深圳

  1992年后,受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深圳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印刷业也从中受益颇多。我们业内把上世纪90年代深圳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形容为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最大的海德堡印刷机械代理商,宝隆洋行委派我参与到深圳印刷业的推进工作中。当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很支持印刷业的发展,时任市委常委李德成负责印刷业工作,他亲自邀请海德堡方面来深圳设立培训中心,开设办事处,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放在深圳。作为优惠条件,深圳市政府给予海德堡培训展示设备保税便利,不用付关税。这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因为那时深圳企业家出国访问、看印刷业展览很不容易。

  1994年,海德堡正式在深圳开设培训中心,我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首席代表,在深圳常驻。当时,一台最先进的海德堡印刷机最少也要800万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印刷企业一次引进设备,就要花费3000万元左右,当时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于是,我主动联系有实力的欧洲、香港的银行,去跟他们谈合作,给印刷企业购置设备放贷,使企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印刷机。这种方式在香港印刷业已经使用了近30年,但在当时的内地还很新鲜。为了打消银行的疑虑,我打趣说:“印刷机是几十吨重的机器,又不是四个轮子的汽车,跑不掉,而且机器还要专业人员调试,是受我们监督使用的,不用担心企业买了机器不还钱就跑路了。”最后,我成功说服了两家银行。

  通过分期付款,印刷企业得到了大量发展资金,有些小作坊就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上市公司,银行也获得了很多优质、有信誉的客户。我们前后为深圳印刷企业吸引了几十亿的外资银行放贷,特别是在1994年,深圳面向私人企业发放印刷业牌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这一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支持,最终实现了我们印刷机供货商、印刷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多赢局面。

  有了充足的资金,深圳印刷企业开始考虑并实践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新的管理技术、观念,人才培养和资金以深圳为起点,逐步推广到东莞、广州、佛山,形成整个珠三角地区印刷业的发达局面。从1995年开始,国内印刷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全国印刷看广东,广东印刷看深圳。”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金融风暴中抱团取暖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印刷业布局可以分为4大中心。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其次是欧洲,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珠三角地区加上港澳两地,规模和实力位居第四。

  这个排名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印刷业大洗牌。美国受金融危机所困,印刷企业接二连三倒闭,整体实力已经严重萎缩。欧债危机后,欧洲印刷业也出现了倒闭潮,直到近两年才有所恢复。日本整体经济环境遭遇20多年衰退期,对印刷业冲击很大。能独善其身的,就是中国的印刷业了。同样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印刷企业实力不降反升,现在行业总体已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位列全球第二。

  2006年8月,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208位会员单位代表票选新一任会长,我以200票高票当选。这是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首次以投票的方式直选会长。

  担任会长后面对的第一次挑战就是2008年的金融风暴。当时全深圳的印刷业产值约320亿元,其中一半是出口的精书、画册和宣传单。身为行业协会会长,我联系海关、质检等政府部门,商讨怎么帮助深圳印刷业应对这次艰难的考验。当时深圳印刷厂有2100家左右,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调整税收政策,鼓励进口先进设备等。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联动,鼓励大家同心同德,抱团取暖。

  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是全方位的。2009年春节后开工,我得知在深圳光跑路的韩资企业就有300多家,出现了很多劳资纠纷。但我们印刷行业情况比较稳定,工人工资不降低、照常发,没有劳资纠纷。这时银行对印刷企业更有信心了,还答应延长印刷企业还贷时限。

  不得不说,深圳印刷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大多都是夫妻店,靠两三个伙伴艰苦创业成长起来。大部分印刷企业的老板都是很本分、很勤劳的创业家,他们不爱投机,坚守本业。大家都相信能熬过来。靠着这份坚持和信念,在政府的关怀下,一年半后,98%的企业都度过了难关,深圳印刷人也变得更高瞻远瞩,更务实,并且学会了如何应对危机。

  大胆尝试印刷业标准化

  在国际竞争中,标准的话语权对于企业开拓市场至关重要。深圳企业要取得更多的订单,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当选印刷行业协会会长后,我建议建立深圳自己的印刷质量测试中心。当时很多人对标准化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清楚,他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觉得生意这么好做,为什么要花工夫去做“标准”?

  我国从1991年开始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的标准制订活动,每年都派代表团去各国参加会议。承办这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对承办国来说是一次推广标准化、提升国家形象的机会。我国一直想申请承办会议,但都没有落实。2007年,我参加中国标准化代表团去东京开会,代表团团长向我谈到这个愿望并希望我能出力。那时,中国在国际印刷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还比较弱,虽然参加会议,但还没有主持制订标准。我找到ISO/TC130的主席和秘书,要求与他们专门就此事会晤。

  会晤中,德国来的主席和秘书表示从来没来过中国,对中国承办会议的能力半信半疑。我就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和实力,而且对他们说:“中国人有能力承办奥运会,也有能力承办ISO/TC130的会议。只要认真,没有办不好的。再有,海德堡中国公司还可以提供支持呀。”在我的协助下,德国人鼓励我们提出申办申请,表示会全力支持我们。

  走向国际的过程中,语言、经验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这堵“玻璃墙”一旦被打破,中国印刷人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我所起的作用,就是打破了这面墙。

  2009年9月,首届“ISO/TC130来到中国”的会议在北京如期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获得了国际印刷标准制订的主动权,在ISO/TC130里有了一批中国注册专家。

  金融危机后,深圳印刷人开始意识到制订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标准,参与到标准的制订和推广过程中。当我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政协提出关于制订标准化的提案时,取得了相关政府部门,包括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的认同和支持。

  2013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标委批准,深圳承办了ISO/TC130春季会议,100多名来自各国的印刷标准化专家齐聚深圳,这是ISO/TC130首次在首都以外的中国城市召开会议。

  由于我们在前期大胆尝试标准化,深圳现在是全国印刷业在制订行业标准方面的领军者,深圳的标准化积累也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像苹果公司订购电子产品的外包装,以国际印后工序的标准为参考给工厂下订单,这些标准中就包含了深圳印刷人的经验和智慧。

  制订首部印刷环保标准

  外界说印刷产业非常落后、不环保,其实这些看法很片面,在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大城市,印刷业都作为城市的一大工业存在。在香港,很多工厂都已搬离本土,但印刷业依旧保留,并且保持相当的规模,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绿色环保的产业。

  在环境保护方面,深圳印刷业下了不少工夫。2010年,深圳市举办了首届低碳交易成果博览会,我们印刷业参会并达成了一致的环保目标——制订深圳印刷行业的环保标准,涉及对于能耗、污水、空气质量、噪音、重金属、排污等方方面面。

  随后,我们行业协会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将印刷行业的环保标准以行业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这个建议很快被接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0年11月1日发布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在标准制订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能做污染的源头;二是必须确保标准的可行性,标准不能太高以至于引起大量企业倒闭。这是国内首部地方性印刷业环境保护标准,影响深远。近年来北京和华东地区的污染非常严重,他们也开始考虑环境保护,首先就想到要向广东省、深圳市取经。现在我们已经接受委托,继续协助制订面向全国的强制性环保标准。

  我们行业协会还率先加入了“深圳市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并正在制订印刷品碳足迹规范,以便为产品碳标识打下基础。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对碳标识有所规范,要求中国的印刷品必须提供碳标志,如果印刷企业不予重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绿色壁垒,失去竞争优势。为此,我们正在引进“ISO16759—印刷技术—印刷媒体产品碳足迹的计量和交流”标准。今后,这一标准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印刷业计量印刷品碳排放及编写产品碳足迹报告的共同依据。

  为深圳培养更多印刷人才

  过去20多年,我参与了深圳经济特区印刷行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没有机会来到深圳,没有参与特区的高速发展,没有亲历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不能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能量和造成的深远影响。

  过去10多年里,我经常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担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媒体学院的名誉院长和客座教授,为学生们传授印刷知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一所优秀的学校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成功的,我代表海德堡公司给学校捐赠了近千万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最新印刷技术实习基地。温家宝来深职院视察时,第一个去看的就是我们提供的海德堡的设备。

  当上行业协会会长后,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推动印刷人才培养。位于我办公室楼下的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刚刚办完第四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赛区的选拔赛。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这项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同时,印刷行业协会也在深圳举办了数码印刷设备等职业技能大赛,为印刷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目前,印刷行业在深圳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我很期待标准化制定、绿色环保事业推进、人才培养等工作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期望“印在深圳”在全国继续保持业内火车头的地位,未来成为世界印刷业的中心。

  回想过去,如果我没有来深圳,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其他城市,我都不可能成为行业协会的会长。这是一座年轻、充满发展信心的城市,业内人士对我委以重任,政府关怀我,给了我文明市民、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好的环境让我们每一个外来移民在这里都能生根,有用武之地。

  我喜欢深圳的包容,人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彼此很平等。以前我说我是一个香港人,现在我说我既是一个香港人,也是一个深圳人,甚至我更多的时候说自己是一个深圳人。无论是我,还是我们企业,对深圳都充满了感情。习近平主席说要实现中国梦,我觉得我在深圳的经历,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经历。

  本期人物

  谭浩辉

  1957年生于香港,1994年以来常住深圳,现任海德堡印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30印刷技术委员会注册专家。

   口述时间:2014年7月14日上午 口述地点:深圳市罗湖区莲塘鹏基工业区710栋

  本期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陶琪 实习生 曹晨岚 前期统筹:越众文化 后期统筹:赖丽思

[时间:2014-07-25  来源:深圳晚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