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报告:经济总体走势呈现弱势企稳

PMI制造业

  一、宏观报告导语

  原来想象的二季度底部,因为政策的提前而消失了。政策虽微,亦可延续至冬季,本年度的GDP可定格7.5。

  上月的5个底部特征,本月进一步延展成底部回升态势。令人担忧的房地产,也在基建微启的节奏中,化解了部分危机。当然,还是让人担忧的。不过当某些事件发生的秋冬季节,房地产似乎就可以企稳了。

  只是市场,在IPO的冲击和打新股的热情中,仍将延续弱势。下一轮的时机和机遇还没有来。

  似乎看见配合着新兴政治力量兴起的国企重组。当重组展开时,掌控了大型企业的新一代企业家,将进一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更大话语权。

  多事态,诸事公,冥冥有约,似律吕调阳。时点指向秋高时节,扫落叶,藏冬粮。

  二、宏观报告摘要

  经济增速改善,弱势企稳。地方微刺激政策力度加强,中央推出东产西移相关措施。二季度增速能够高于一季度,三季度下行可能性不大。从新订单、价格及新出口订单等指标观察,宏观经济的阶段性底部正在形成。

  从先行指标PMI的表现看,6月新订单和生产指数均回升至相对高位,显示微刺激政策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体现。同时,二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表明目前市场需求开始回升,供需缺口呈缩小态势。购进价格指数也是今年来首次回到50的临界线以上,显示上游需求企稳。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的差额也稳定在0.7-0.9之间,反映上游出现补库存的迹象。

  社会融资下降,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非标业务下滑。外汇占款大幅下降,未来外汇占款低速增长或成为常态。定向降准再次实施,降准范围扩容至股份制银行。银行存贷比将调整,结构性宽松政策加强。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利于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好转,资金缺口主要集中在部分盈利能力弱的大型企业,未来将通过债务重组、民营资本准入等措施帮助消化该类过剩产能。

  上海自贸区改革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自贸区金改进入第二季,资本市场支持自贸区细则有望下半年出台。自贸区金改措施率先复制推广,外币利率市场化扩展到上海全市。人民币结算的目标尚为久远,目前自贸区公布扩大开放新举措,利好制造业转型发展。

  重点城市住宅成交继续低迷,土地市场成交冷清,伴随楼市转冷进入下行阶段。地方政府谋求救市,不动产登记条例难产。鉴于刚需的存在以及政府对市场流动性的支持,本轮房地产下跌有限,预计8月能看清底部,若回升迟滞则2015年春节见底。

  三、宏观报告节选

  经济总体走势呈现弱势企稳

  经济增速改善,弱势企稳。地方微刺激政策力度加强,中央推出东产西移相关措施。二季度增速能够高于一季度,三季度下行可能性不大。从新订单、价格及新出口订单等指标观察,宏观经济的底部正在形成。

  5月宏观经济数据有所改善,其中工业增加值小幅回升,为8.8%,回升了0.1个百分点。5月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增长0.71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增加值环比数据出现企稳并小幅回升。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4.7%,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速为23%,回升2.1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的不利影响。伴随出口的企稳,过剩产能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增强,预计投资增速下降的态势将逐步改变,全年投资增速在18%左右。消费增长动能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中国政府的反腐在打击高端消费的同时,也对低端消费产生了影响,目前该影响已经有所缓解,个人消费开始恢复正常。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用电量的变化也印证了经济企稳向好的状况。

  从先行指标PMI的表现看,6月PMI综合指数[-0.07%]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本月数据为历史首次6月回暖。6月新订单和生产指数均回升至相对高位,为52.8和53,环比分别上升0.5和0.2个百分点,显示微刺激政策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体现。同时,二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是非常积极的现象,年初该差额曾经大于2个百分点,表明目前市场需求开始回升,供需缺口呈缩小态势。购进价格指数也是今年来首次回到50的临界线以上,显示上游需求企稳。购进价格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1。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的差额也稳定在0.7-0.9之间,反映上游出现补库存的迹象。黑色金属行业在21个行业景气度排序中的位置脱离末位,其需求效应应能传导至其他制造业行业。

  5月进出口实现正增长,扭转了前4个月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增长5.4%。近期我国出口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对欧元区的出口得到明显加强。PMI的新出口订单也出现明显回升,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3,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伴随去年虚假贸易导致的高基数效应消退,预计未来中国出口增速将出现反弹。全年出口增速在7%左右。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稳增长政策,如黑龙江计划投资3000多亿,河北计划投资12000亿,四川计划加大投资力度,保证二季度之后新开工投资高于去年。贵州提出上调投资目标增速,今年投资增长确保25%,争取达到30%。在地方稳增长力度加大的同时,国务院6月25号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强调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本次提出的东产西移的五项措施,有助于给东部沿海地区的过剩产能寻找出路,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综合来看,政策微刺激政策已经显现出一定效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共同发力,促使经济数据初步扭转了下滑的局面。5月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支出大幅回升至25%。定向降准扩围至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相对宽松,融资环境好转。我们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高于一季度,三季度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在7.5%的水平。

  四、制造业:黑色企稳回升 消费制造业较好

  2014年6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环比值0.2,同比值0.9,比往年均值低1.1。

  上月我们提出底部特征的表现,本月数据历史首次6月回暖或许再次证实底部。另外本月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黑色金属排位已经从末位趋于中间位置,超越了表现最差的时期,或许表明制造业的需求正在提升。

  新订单指数持续回升,6月份达到52.8%,高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二季度新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2.1%,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同生产指数的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个百分点缩小到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两月持续回升,对新订单形成贡献较多。

  6月传统为制造业淡季,但本月数据小幅回升。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以往比较宽松,企业融资难度减弱,相比过去生产和订单出现好转。二是过剩产能出清,在出清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产能开始在数据上有所表现。三是过去几个月的微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在经济数据上呈现效果,除中央预算项目外,扶助中西部、小微企业、三农企业等都直接间接地启动了制造业订单。四是新产业今年以来一直表现高度稳定,部分消除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与下行的负面影响。

  从市场调研情况看,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小企业已经基本结束,大中型企业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而不是加重。

  五、非制造业:建筑走强 信息服务高位扩张

  2014年6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非制造业全国经营活动状况为55.5,环比值-0.53,同比值1.04,比往年均值低2.02。

  经济增长总体属于弱势企稳,非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受制造业经济稳中趋升的传导影响,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零售、餐饮等行业处在弱复苏阶段,受电商的冲击,传统零售业全渠道转型为方向,正在加快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趋势。物流业表现为低增速,由于7月进入运输业旺季,预计下月交通物流业将有较好的表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6月份商务活动指数仍保持55%的较高水平。特别是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其中,大宗商品批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提升,反映出制造业经济稳中趋升的传导效应。同时,本月价格指数上升较快,收费价格指数重新站到50%以上,应给与关注,加强监测。本月,房地产经营活动小幅增长,订单需求仍处下降区间,降幅扩大,价格延续小幅回落走势,市场走势总体偏淡。

[时间:2014-07-21  来源:中国网财经]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