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二书房连锁图书馆创办人李岩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他就接到三四通电话。“不好意思,都是打来询问加盟,或者是想到书房考察学习的,最近这样的电话特别多。”李岩抱歉地解释。
6月1日,第二书房刚度过自己的一岁生日,相比初创时的困惑和焦虑,如今的李岩可谓志得意满:“来找我们合作的,有政府机构、房地产商等,一年时间我们开了4家连锁图书馆,正在洽谈加盟的还有30多家,目前北京市的一些街道、社区也进入实质性的引入阶段。”
同李岩的第二书房一样,入选2013年北京阅读季“十大阅读示范社区”的皮卡书屋、爱丁岛亲子悦读馆、读易洞书店等,也纷纷接到了各方抛出的橄榄枝。
政府推动
在过去几年中,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消息如同阵阵袭来的寒风,令人们不禁担忧:书店真的将不复存在了吗?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阅读了吗?然而,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大众的忧思,显然也让“阅读”这个词汇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今年4月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自己阅读量偏少;与此同时,三联书店的24小时“不打烊”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这些无疑都成为推动和提升大众阅读的信号。
6月28日,皮卡书屋体育馆路少儿中英文图书馆正式开馆。这家坐落在老北京胡同里的少儿社区图书馆,其场地和部分启动经费由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提供,采取民营公助、市场补充的新型运营模式。相比多数在新建高档小区中锦上添花的社区图书馆,这样的举措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体育馆路街道办主任是一位‘80后’,前后‘暗访’了皮卡书屋好几次才决定引入。他说,虽然辖区的老百姓收入水平不高,但决不能委屈了孩子。3个月筹备期间,街道办不遗余力地协助我们。”从去年到今年,皮卡书屋总馆长程欣尤为明显地感受到了政府对阅读的关切。“东城区是主动来跟我们接洽的,我们也是海淀区扶持的5家民营书店之一,朝阳区也正在跟我们谈引入的事情。”程欣说。
房地产商转变观念
“找我们合作的房地产商有五六家,都是比较知名和有一定规模的。有一家甚至把它在全国各地几百个楼盘的资料全部发过来让我任选,说免费提供场地和各种支持。”李岩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开发商们发给他的楼盘资料。
每天打给程欣的电话中,也有不少来自房地产商或者购物中心。“比如金源燕莎购物中心就很希望我们能够过去,也承诺在场地上提供最为优惠的条件。”程欣表示,现在皮卡书屋有两家店就是在开发商的支持下引入的,“感觉现在开发商不像以前那么功利了,而是更加注重社区生活品质的提升。”
据了解,一些新兴的连锁书店如单向街书店、雨枫书馆等都与入驻的商家有所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减免租金、联合经营、以举办活动抵扣租金等,正是得益于此类合作,雨枫书馆才能在寸土寸金的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开拓新天地。
华润橡树湾和万橡府项目策划经理钱媛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构建社区内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除了与第二书房共同打造的亲子阅读空间外,他们还与三联书店合作,建立了“三联韬奋读者驿站”,为社区及周边住户提供精品书籍的免费借阅,此外,字里行间书店也被引入社区旁的购物中心。
“当然有推广营销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出于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就拿橡树湾和万橡府来说,这个地块我们已经做了10年,高端的居住空间有了,大型的购物中心也有了,现在是构筑上层建筑的时候了。一个楼盘的气质与底蕴,不能只体现在口号中,要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钱媛媛说。
社会力量共同聚焦
开发商和业主们对阅读的热情,让2013年开始与北京阅读季合作的搜狐焦点业主论坛始料未及。除了华润外,万科、远洋等开发商也都很关注社区读书氛围的营造,而更加积极的则是业主。据该论坛工作人员介绍,在举办了去年的北京“十大阅读社区”评选之后,不断有业主与他们联系建立社区图书馆的事宜。“中信城就有一位业主自建了一家图书馆。开发商不仅在场地上支持,人员上也请物业公司给予帮助。他们现在做得有声有色,有自己的期刊,周末也有读书会。”
“这几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从最开始大家不知绘本为何物,到现在北京开设了数以百计的绘本馆,这也是家长们普遍认可、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爱丁岛亲子悦读馆馆长陈科慧说,与7年前刚开办时相比,爱丁岛亲子悦读馆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盈利模式也更为多样。
社会力量对阅读的日益聚焦和支持,也让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物发行管理处处长王亦君感同身受。在举办几届北京阅读季的过程中,政府、媒体、商家还有阅读推广人和义工的无条件支持,都让她感到温暖。她认为,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看重。“之前是有一些实体书店倒闭,但正如当年很多老电影院一度被拆,现在又建了许多新的院线并重新火起来一样,书店也需要升级换代、更新模式,以新的理念满足大众的需要。”王亦君说。
读易洞书店的创始人邱小石也深切体会到了社会对于实体书店和阅读的关注,来找他的意欲加盟者、商家、媒体络绎不绝,但他对此持冷静态度:“大家对于阅读是有情怀的,虽然在网购时代实体店越来越难,但对社区公共空间和精神成长的需求是在增加的。”邱小石也遇到很多想来做书店和创业的年轻人,但他认为仅靠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苦,甚至让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时间:2014-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