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7.5%左右”这一增长区间?

市场经济GDP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英期间关于经济增长率的表态被媒体和市场广泛报道解读。他在英国智库演讲时提到:今年以来,中国发展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强刺激措施,而是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加强预调微调,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而且也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员周子勋文章表示,显然,决策层对经济增长底线的政策立场并没有改变。当经济增长率仍在7.5%左右,中国政府将主推调结构、促改革;而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则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相应地,调结构、促改革成了次要的目标。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李克强总理所说的7.5%?又怎样界定7.5%的增长区间?在上限较为明确的前提下,下限到底是多少?7.5%左到什么程度、右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必须正确把握、理解和剖析。

  文章分析,GDP定在7.5%左右,其核心目的就是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保障就业不出问题。李克强总理在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反覆强调就业问题,他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把提高就业率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出现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可以看到,GDP的内涵已经有所变化,增长目标的刚性有所减弱,不会因为暂时的回落,不顾“后遗症”来刺激短期需求,非得把增长维持在7.5%的上方。也就是说,未来的GDP预期增长应当是可以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同时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至于这个速度到底是多少,取决于中央的判断,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GDP增长目标是灵活的,GDP增长是在7.5%左边还是右边,左边多少、右边多少,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就业。

  客观而言,如果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GDP增速,那么就有可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而如果弱化GDP,则有可能更加强调调整结构,给改革留出余地。从这个角度而言,不难理解,“下限不越过7.5%”其实是对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预期,而不是一个行政性目标,也不是政府可以接受的最低增长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文章指出,目前,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下限”的位置。自中央抛出“底线思维”后,各方对“下限”到底是多少有诸多猜测。此前,李克强曾经在多次公开讲话中说,只要能保证充分的就业,增长率可以在7.5%“左右”,去年10月下旬在中国工会代表大会的“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曾透露,据多方测算,保证就业所需的增长最低限度是7.2%。换句话说,中国政府今年对经济增速目标实际上设立了一个区间,低线大约在7.2%,高线则可能在7.5%—8%之间。

  基于经济计算得出的结论, 7.25%可能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限”,而高线可能是7.75%。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7.4%仍然处在这个区间内,因此不会触发大力度的刺激经济政策出台。

  文章最后说,综合来看,只要今年保持在7.25%—7.75%之间,就应当可以容忍。重要的不是具体数值,而是合理增长。

[时间:2014-07-02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