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北京高校党建工作论坛暨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第九次会员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上,北京印刷学院获得2011~2013年度研究会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佼佼者。
党建强,根基牢,发展快。只有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发展才有牢固的基础和保障,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对此,北印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思想引领 凝心聚力谋转型
北京印刷学院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坚持走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抓思想、抓战略、抓队伍、抓稳定,政治保障、科学决策和办学治校能力明显提升。
经过56年的发展,北京印刷学院在印刷包装、出版传播、设计艺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些年来,随着新闻出版行业、首都发展需求、科技变革和高等教育的日新月异,北京印刷学院也面临着如何转型的新问题。针对这一点,学校党委坚持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对学校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凝聚智慧,确立了“创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崭新目标,确定要加快实现由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明晰了“小精尖”的办学定位和“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初步构建了“以学科为基础,统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办学模式。学校还定期举办学科、教学等工作会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校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对员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服务为本、凝聚共识。校长、党委常委王永生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通过召开教代会、团代会,举办“校长有约”“和谐校园面对面”等方式,学校党委拓宽了了解基层信息的渠道,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员工最迫切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没有后顾之忧,心稳了,干劲更足了。”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并与大兴区政府共建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后,很多员工这样说。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性工作,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校级领导班子群众满意度测评“好率+较好率”达100%。
强基固本 创先争优助跨越
“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善抓机遇、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2013年7月,北京市委第六巡视组到北京印刷学院调研后给出这样的评价。记者了解到,该校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建设,党政交叉分工,干部勤政廉洁,通过“两个模式”创新,不断增强两级班子合力。
首先是干部配置模式的创新。2010年起,北京印刷学院开始试行“院长+执行院长”的配置模式。当年11月,聘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等4位高端领军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院长,执行院长则由学校内部选聘产生,此举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影响力,增强了学校在相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培养选拔学术背景强的教授担任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进一步提升了党总支围绕中心抓党建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是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坚持“理论培训+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据介绍,该校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干部高层次人才培训班、读书班和境外学习班,不断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每年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国家部委、北京市区县局、行业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丰富了青年干部的工作阅历,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的个人成长。比如,学校每年选派2人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挂职锻炼,并在总局党组会上通过制度加以落实。王永生说,3年来,该校共有46名中青年干部参加挂职锻炼,10余名挂职干部走上了处级管理岗位。
在基层党建创新方面,北京印刷学院也别出心裁,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对8000多名在校学生,该校定期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大赛,大力推广“学生党建论坛”等品牌活动,建立起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对近千名在校职工,该校积极开展校署、校地支部共建,共有57个基层党组织校内外结对共建。其中,学校与原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联合开展的“校署党支部共建活动”效果尤为明显。该项目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创新项目奖、北京高校党建成果三等奖,并在北京市相关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点面结合 示范引领促发展
我国自古就重视为人师表,强调教师要人品和学问兼备。作为服务文化传媒行业的北京印刷学院,尤其要重视这一点。记者了解到,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该校党委2012年召开师德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升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和育人能力。学校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师德演讲比赛、“我最尊敬的老师”评选,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
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员工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金杨教授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青年教师宁阳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合力明显增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北京印刷学院始终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创业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服务体系,树立了“青春榜样”“心理班会”等品牌活动。王永生介绍,办学至今,学校已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去年校庆时的数据)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赛累计获奖2000余人次。
2013年,该校的“青春榜样”宣讲团被市委教育工委评为“我的梦 中国梦”优秀宣讲团,并作为首都高校唯一代表,参加全市主题宣讲,获得好评。2009级英语专业孙烨同学入选教育部优秀学子典型事迹材料,4人被《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2人获得“首都大学生十大诚信楷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也先后被评为“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进步单位”“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多措并举 科学发展谱华章
3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在促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全面发展的同时,抓住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
——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共获得一等奖5项。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位列北京高校前茅。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从零增加到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从6个增加到19个。201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分列第八、第九、第十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获批。
——科研经费连续翻番。科研经费从“十一五”末的2300万元增长至近两年的7000万元以上;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75项;专利授权2011年在北京地区高校中位居第十名,在市属高校中名列第二;四个产业化股权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2亿元。
——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创佳绩。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中关村与市属高校合作的典范;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5个联盟引入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重要服务平台,与大兴区政府和驻区高校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设立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和青岛研究院,为学校更好地服务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海聚工程”等高层次领军人才近20名,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提升。
——校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5个项目陆续建设或投入使用,实验楼、新食堂等新建项目和图书馆、美术馆等改造项目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制约学校发展的空间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学校发展成果报道达200余次。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对学校事业发展予以充分肯定。
特色为本,打造行业“精尖”高校
2013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现场调研后说:“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高校,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和行业、产业急需,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实现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北京印刷学院是如何做到特色鲜明、快速发展的?王永生说:“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市属传媒类高校,我们始终坚持‘依托行业、服务首都’的办学定位,按照‘小精尖’的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王永生认为,北京印刷学院的做法主要有3点:
学校始终瞄准行业发展前沿,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同类学校或专业的前面。如率先开设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及时研发出包装印刷用环保型纯水油墨、钠微米尺度导电油墨等,不少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更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学校始终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在培养首都文化创意人才的同时,在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市属高校第一家获得市政府授牌的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之一,学校成为中关村开展股权激励改革的试点单位,探索出了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之路,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强校战略,依托新闻出版行业,形成了以“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为特色的学科群。据介绍,北京印刷学院一级学科数量在市属高校中排名第八;在教育部一级学科整体评估中,设计学排第八名,新闻传播学排第九名,美术学排第十一名。
回顾过去,王永生深有感触地说:“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全校上下做到了聚共识、强基础、转作风,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只要始终坚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谋划学校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紧密结合,北京印刷学院还将再创佳绩。”
王永生表示,北京印刷学院正在按照“小精尖”的发展定位,以学科为统领,不断升华学校的办学特色。展望未来,他自信地说:“北京印刷学院虽然办学规模小,但是服务的行业不仅大,而且前景好,我们有信心把学校办成国内新闻出版行业的‘精尖’高校,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大学。”
[时间:2014-06-30 作者:王玉梅 杨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