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聚焦:中国经济正进入阶段性蜜月期

市场经济

  访问英国的前夕,李克强总理6月16日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结合已经公布的5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似已进入阶段性蜜月期。 

  首先是经济总体企稳。此前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对冲房地产下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从5月份数据看,印证了我们偏乐观的判断。尽管月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0.4%,增速比上月回落了5个百分点,但受基础设施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度提高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7%,增速不但没有回落,反而比上月提升了0.2个百分点。作为总体经济景气指标的工业生产增长8.8%,基本上维持在上月8.7%的水平。从高频数据看,6月1-15日发电量增长8%左右,显示经济仍然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势头。 

  其次是流动性总体宽松。由于这次宽松的流动性更多是货币政策宽松所致,而出于一贯的谨慎的风格,央行并没有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做太多的宣传,这使得到目前为止,市场对于央行的这次宽松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同样,这也使得这次货币政策的总体宽松程度一直比大家预期的更宽松。从货币收益率的下降到债券的牛市逐渐形成,不同层次(理财、城投债、国债)的无风险利率接连下行。尽管贷款利率下降得不太明显,但从5月份票据融资放量来看,企业似乎也正倾向于用更便宜的票据融资来替代高成本的短期贷款,从而变相享受到资金利率下行的好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替代贷款。 

  可以预期,临近6月底的上半年末,市场会担心季节性原因导致利率显着上行。但从两个方面看,钱荒肯定不会再来,利率即使上行,幅度也会比较有限。一是今年年初以来就引入了利率走廊机制,一旦利率超过一定幅度,央行将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二是再贷款以及6月16日开始实施的定向降准提前为市场打了预防针。此外,如果调整存贷比的措施能够在近期出台,如果允许符合条件的同业存款计入存款,将进一步降低银行拉存款的冲动,使得时点考核对市场的冲击降到最小。 

  第三是伴随着督导组督导,被搁置的改革可能重启,政策执行力有望提升。改革是主旋律,稳增长只是小插曲。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60条改革措施、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九大任务都有待落实。但是从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情况看,“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应有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将于6月25日-7月5日派出8个督导组对部委和地方改革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察,督察的重点包括棚户区改造、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9个专题60项内容。这次督察一方面可以督促部委和地方加大政策的落实,加大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督导工作完成之后适逢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下半年经济分析会的召开,很有可能成为安排下阶段工作的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今年列入计划的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电力、油气、盐业改革将明显加快。 

  总体上看,未来3个月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目前的状态,尽管地产产业链下滑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变数,但在增长目标管理下,5月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但总体经济维持在7.4%左右的格局仍然能够继续维持。在稳增长之外,应重点关注今年列入计划但目前进展不大的改革。 

[时间:2014-06-19  作者:李慧勇  来源:证券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