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正在成为整个印刷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并被很多企业视为印刷行业“最后的蛋糕”,印刷企业已跃跃欲试,希望从包装市场分得一杯羹。
那么包装行业是否真的“遍地黄金”?印企选择进入包装市场,是否明智?对此,行业内的人各有各的看法。
《全球瓦楞工业》杂志5月刊“华印行业揭秘”栏目对此做了专题讨论。
我们来听听已经转型发展包装业务的企业代表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他们的生存现状又如何呢?
转型的企业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江苏凤凰”)从2007年就已开始试探包装行业,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在华印传媒与该司负责人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让书刊印刷企业失望,但又不得不接受的客观事实。该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包装行业目前竞争已非常激烈,盲目扎堆不一定能让企业获得升级的空间。包装厂现在是关门的比开门的多,这是现实。最起码在目前这个阶段,你别想做‘包装发财梦’。”
转型的路不好走,那江苏凤凰又为何一头扎进来,目前也还在坚守呢?“江苏凤凰进入包装市场是有着自身特殊的考虑,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因为当时公司旧址在市区,厂房面积有限,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于是考虑搬迁,往开发区选址,地盘扩大了,就想着能否开辟包装业务,因为书刊印刷前期设备与包装差不多,只是后期设备需要添置,所以就做了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因为江苏凤凰是体制内的印刷单位,长期以来市场意识不强,所以希望通过进入包装市场来提高团队的整体市场意识。就这样,我们进入了包装行业。”
这位负责人的话,总是让人直面“惨淡的现实”,他说,“南京这一块,部属企业比较多,像化工、钢铁、汽车制造等,这些不太需要包装,不能跟小商品包装比,我们目前的主要客户源来自轻纺、电子、医药、机械、日化等。我经常跟一些客户讲,你不要把订单给我,因为我们做得多,赔得多,除非你给我加价,所以比较纠结,我认为转型的企业还有一段时间的‘阵痛’。包装行业是加工密集型行业,要让供需来反应问题。现在的实体经济,基本上可以讲,不是企业家,是‘弃业家’,大家一窝蜂,起初赚到钱,后来都赔光光了。”
当然,该负责人也并不是一味地悲观,他理性地分析道,“不同的地区,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包装行业存在一个服务半径的规律,如果在你的服务半径之内有市场需求,那么你转包装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目前市场情况还勉强过得去,但是很难有大的起色。对于江苏凤凰,可以这么讲,如果包装行业能迎来洗牌,那么经过一轮洗牌后,企业要上包装项目,随时都可以上,这个没问题,因为我们在其他领域都是往上走的。凤凰出版传媒市值已达到将近400个亿,去年整个集团做了180个亿,利润20多个亿。所以包装这一块,目前只是做一个尝试吧,现在再投也没什么意义,当市场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出现需求的时候,我们再来布局,也就是说,现在话语权是买方市场的,没的谈。等你有话语权了,一切都好办。”说到这,该负责人又强调,“所谓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来得还不够猛烈,大家还能坚守,离行业真正‘洗牌’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认为大家不要指望去‘洗牌’,要想好我们这一亩三分地的效益从哪里来?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期待行业‘洗牌’,那只是给自己找借口。”
之前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不是很适用于包装行业
那么其他的转型企业又是什么情况呢?作为民营企业,山东鸿杰印务集团(下文简称“山东鸿杰”)在这批转型企业中较具代表性,它在向包装印刷发展的路上走得很坚决。2006年,山东鸿杰成立了山东奥博包装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占地300余亩,主要生产彩盒、彩箱、手提袋、酒类包装、药品类包装、食品类包装及高档礼品箱盒等,计划打造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含量最高的精品包装企业。目前,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山东鸿杰在这批转型企业中虽然拥有一定优势,但经营状况也不是很乐观。该知情人士说,“首先,鸿杰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管理问题,它的祖业是书刊印刷,之前的那套人马,其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不是很适用于包装行业,这就使得山东鸿杰在这条路上会走得很辛苦。其次,对包装市场太过于乐观了,没有算好这笔转型的账。书刊印刷的利润一般都高于纸包装行业,大家往往对包装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是很了解,没做好思想准备,等到介入以后才发现情况很艰难。”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在“人才、资金、设备工艺”等方面还需多坚守几年
当然,这是大部分转型企业都会碰到的问题,这场攻坚战是避免不了的。该知情人士告诉华印传媒,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京盛通”)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但北京市场空间相对也比较大,企业生存空间也相对较大。所以地区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不过北京目前也遇到另外一个难题,在节能环保是宏观背景的大形势下,各地政府近几年将逐渐关停燃煤锅炉作为硬任务来完成,北京自然成为整治的重点,这对于依靠蒸汽加热生产纸板的纸箱厂来说,影响甚大。用电、燃气、燃油、燃生物质、燃其它清洁能源,多少都会带来能源成本的增加。所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该知情人士也分析道,虽然目前这些企业短期内都还无法盈利,但也不乏个别好的产品能打进市场,从长线来看,或许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所以,转型企业必须做好物质和资金的准备,“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业内专家认为,转型后的企业至少还得守上2-3年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对于大企业来说,2-3年的时间,资金上应该不成问题,但产品、工艺、人才管理等要同步就是个头疼的难题了。
[时间:2014-06-11 来源:华印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