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背后的支撑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

PMI融资

  端午节期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了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制造业PMI,50.8%的数字较4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连续3个月回升,并创下今年以来最高值。 

  中华工商时报发表评论员张立栋文章表示,数字向好,但只能谨慎乐观。为什么?因为数字背后的支撑基础仍不算稳定,仍需进一步加以确认。这一点,从最乐观的官方媒体“喜中有忧”的表述中也已明显体现。 

  当然,回升总比不回升强很多,它起码表明当前中国经济没有继续向坏的方向下滑,甚至还有好转的迹象。此外,综合前后几个月的数据,平稳增长的态势是在继续保持。 

  文章称,这是否真的像有的专家所讲“当前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十分牢固”?面对复杂经济背景,需要有更理性和冷静的态度。 

  实际上,正如数据发布方专家解读,数字的回升与近段时间有关方面释放有针对性的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有待确认。换言之,增长动力的结构还是有些问题的。比如,此番回升主要还是受大中型企业因素拉动,这与宏观政策效应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大中型企业PMI指数已连续多月高过荣枯线,但小企业PMI依然处于荣枯线之下。 

  对于数量庞大又肩负吸纳就业重任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而言,它们的预期仍然偏紧,甚至一些指数还出现了回落。 

  可进一步佐证的是,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小企业PMI指数为48.8%,已连续25个月处于临界线以下。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表现较弱,尤其是物流、流通领域的企业表现明显,融资难、融资贵也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 

  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是老问题。 

  文章认为,无论是哪种宏观经济指标,只有大中小型企业“同感凉热”才算是良性的结构,才可以成为一个可信的增长基矗否则,就谈不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被确认”。 

  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央行从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这被称为“定向降准”。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可以说导向更明确、要求更具体,有利于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此外,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相关部门也拿出了具体措施,比如弱化存款“冲时点”的动机,遏制高息揽存;大力发展担保机构特别是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价格管理等措施,如果措施真正到位,那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效应也会逐步显现。 

  也就是说,老问题能否有新解,需要持续关注。 

[时间:2014-06-05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