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童真品读童趣献给“六一”儿童节

六一童书

  致爱书的孩子

  “花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天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爸爸,你和我是什么颜色的?”

  清晨的林荫小路上,一位小女孩站在月季花丛前,稚气十足地问。

  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提问,原本要擦肩而过的我放慢了脚步,想听听爸爸的回答。

  “宝贝,我们是人呀,哪有什么颜色!”爸爸非常干脆地告诉孩子。

  恐怕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回答。那一刻,我想告诉孩子:宝贝,你当然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你是五彩缤纷的。

  亲爱的孩子,大人总是那么枯燥乏味,但你们却不同。你们有着奇妙精灵的想象,甚至可以无边无垠、一望无际。而作家就是用笔,为你们营造、捍卫了一个具有无穷想象力、斑斓绚丽的世界。

  亲爱的孩子,你们可能已经很熟悉沈石溪、常新港、殷健灵、孙卫卫这几位作家,并且喜欢他们的作品。只不过,平常都是在书中聆听他们讲故事。在本期《读周刊》,他们每人给小朋友写来一封信。在信中,你们可以看到:从小体弱多病的沈石溪,曾经陷入自卑的泥潭无力自拔,是书带他走向一个七彩的世界;常新港童年时没有什么书可读,庆幸的是12岁时读到一本《城与年》,书中的那条街道,他走进了上百次﹔张望与遐想是殷健灵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轻声给假想的人物配音,胡编乱造不成逻辑的故事,尽管身处一个狭小逼仄的地方,她的年少时光却宽广得足可以信马由缰﹔每次妈妈去镇上,孙卫卫都会焦急地盼望,因为妈妈会给他买书回来……

  亲爱的孩子,当看到你们有那么多的书可以选择,我好羡慕。我自己的童年是在乡下长大的,那是一段在田野里放风筝、坐在阳台上看燕子筑巢、听着蛙叫追萤火虫、在知了声中看蝴蝶飞舞的美好时光。只是,唯独缺少的就是书。不知道我的爸妈从哪里为我买回来一套套连环画,有《西游记》,还有日本的《血疑》……感谢那些小人书,为我开启了阅读的大门。你们还令大人无比羡慕的是,你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看书。你看很多大人,包括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都好忙好忙,忙到没有时间没有心情静下来认真读书,忙到没有时间陪你们读书。

  亲爱的孩子,大人常常这样告诫你们:要好好读书,长大才会有出息。这里的读书,通常意义上指学好各门功课。但多读书、读好书,更多指课本以外的“闲书”。这些书,会教给你们爱、真诚、勇敢、坚强、善良、包容……亲爱的孩子,每当大人惊讶于你们怎么知道得那么多时,总会听到这样骄傲的回答:“书上说的”“书上看来的”!是的,书里有一个奇妙的仙境和浩渺的宇宙。所以,你们的阅读视野一定要宽广。不仅要读绘本,读优美动人的童话,读触动你们心灵的儿童文学,还要读那些告诉你们“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作品。

  亲爱的孩子,这期《读周刊》,不仅有作家的文章,还有几位小读者的。因为我们所有的付出,终究是为了你们。五位小读者在给作家的信中,用稚嫩的笔,书写着对作家、对书、对阅读浓浓的爱。陈佳迅说她刚开始读书时总提不起兴趣,现在一看到书就会变身黏黏的橡皮糖粘上去﹔张壹瑞每天晚上与爸妈道晚安后,便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蹦蹦跳跳的小矮人、有比我们大几十倍的花朵﹔因为喜欢读书,章馨月成了话唠,因为读到的东西不说出来就太可惜了﹔喜欢读《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王佳一,从阅读中认识爱,体会爱,并且学习爱﹔郭起材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书房摆满书籍远比钱包里塞满钞票要好”,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

  亲爱的孩子,在你们眼里何为好书?应该怎样阅读?在李东华看来,好的童书要给人力量,让我们相信,无论云层多么厚,真善美终究会像阳光一样穿透阻隔,照亮我们的未来;谭旭东则提到父母要尽早地引领孩子走进美好的文字世界,让你们享受阅读的快乐;杨政曾经在报业工作了25年,后来辞职回家,陪伴孩子阅读成为他最重要的事情;刘绪源特别提醒:在六七岁前,多给孩子看点童话,看点好玩的书、想象力丰富的书……

  就像绘本《爱书的孩子》里的那个家庭,他们拥有的东西并不多,没有电视机,没有车,甚至没有房子,但是他们拥有“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书。是书,让这个家庭洋溢着满满和暖暖的幸福。

  亲爱的孩子,希望你们都是爱书的孩子。你如果爱上阅读,就会发现书是最好最好的玩具。亲爱的孩子,希望你们在好书的陪伴下快乐、茁壮地长大,长成你们一直所梦想、所期待的样子。

  为孩子保存热爱阅读的火种

  人在童年时代,对阅读有一种发自天性的乐趣。许多作家都曾忆起自己年少时沉迷于读书的情景。这种沉迷,似乎与童年时代天然的幻想精神有关。鲁迅先生以不无幽默的笔调这样回忆小时候对绘图的《山海经》的向往:“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尽管他后来得到的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这个本子仍成为他“最为心爱的宝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尚未识字之前对图画故事书的本能热爱:“我就看这些连环画,一期一期地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脑子里想着这些故事,并以各种方式解释那些场面,编出新故事,把零星的情节糅在一起编成一个个长故事。”

  我相信,类似的早期阅读体验在许多人的童年经历中都曾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阅读的热情却开始普遍下降。美国阅读推广和研究者吉姆·崔利斯这样描述本国儿童阅读的某种可悲现实:“幼儿园儿童百分之百对阅读感兴趣,但随着年级升高,我们失去了75%可能成为终身阅读者的人。”

  为什么我们孩提时代对于阅读的这样一种天性的热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以至于消失?这或许是我们在为孩子下降的阅读兴趣而感到担忧,以及为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热情而感到烦恼的时候,首先应该仔细思量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些什么样的原因,在不知不觉中减损了他们阅读的乐趣,甚而浇灭了他们亲近阅读的天性。

  我们就此可以想到许多可能的因素:功利教育的压力、电子媒介的侵蚀、成人环境的影响,等等。不过,如果从儿童阅读的小环境本身出发,阅读素材的选择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概是影响儿童阅读兴趣的两个重要因素。

  要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阅读素材本身首先应该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应的乐趣,也就是说,这些材料是孩子喜欢读的,而不只是他奉命读的。“愉快就像胶水,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唯有内在的喜爱和兴趣,才是保持孩子阅读兴趣的永动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阅读素材所提供的乐趣,不只是一些迎合孩子的趣味故事,随着儿童的长大,它还应该给孩子提供能够丰富自我的知识、情感和精神的养分。卡尔维诺谈到小时候学会识字后,为什么对书本中的文字一时提不起兴趣:“因为那些押韵的诗句不含有发人深思的信息,不过是些目光短浅的解释,与我的解释差不多”。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即在为孩子挑选阅读的材料时,不要把阅读的乐趣狭隘地理解为好玩的快感,而应该看到孩子对更广大的生活、思想所怀有的内在兴趣,通过优质的阅读,把孩子带领到更为开阔、高远的趣味中。这样的阅读具有持续提升我们的力量,因而也才具有持续吸引和带动我们的力量。

  阅读材料之外,要使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归根结底还有赖于一种持续、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这一习惯在其最初的养成期,又与儿童身边成人的影响密切相关。法国思想家卢梭回忆起小时候与做钟表匠的父亲一起在晚饭后互相朗读书籍,有时直至天亮。这一家庭阅读氛围极大地滋养了少年卢梭对书籍的热爱,这份热爱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持续膨胀。可以说,家庭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影响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然而,在今天,许多成人恰恰早已放弃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天性中的阅读爱好往往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延续。因此,想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成人也要好好反过来想一想自己对待阅读这件事情的态度。

  我们应该看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是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一件工作那样加诸孩子,而是呵护和保存他们心中那支热爱阅读的火种。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上,让阅读成为他们乐于亲近的一种生活乐趣、乐于保持的一种生活习惯;在不远的未来,这份乐趣和习惯将馈赠给他们无尽的甜蜜回报。

[时间:2014-05-30  作者:杨雅莲 方卫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