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忽视质量把关 纸质书需内容为王

数字出版纸质图书内容为王

  出版业的核心是内容,打造有内容、有灵魂的图书产品以吸引读者,是传统出版社必须坚守的阵地。出版社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不能只看重经济指标,只抓规模增长,更应该注重图书质量的提高。只有坚守有价值的内容,出精品、出好书,加强自身竞争力,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数字出版从产生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宽带用户数、手机网民逐年增加,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终端阅读开始普及,数字出版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一个庞大的新型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当前,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俨然已经发展成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巨头;产业融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愈发模糊,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深入。 

  诚然,数字化是一种趋势,但纸质图书是否就此被围困呢?传统出版业是否真的如很多人所说,日薄西山了呢?虽然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生存环境也随时在改变,但客观地说,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纸质图书所具备的天然优势依然存在,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依然有其意义和价值,依然是主要的出版方式。只是,和所有传统的东西一样,在新事物的挑战面前、在压力面前,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有所警醒,有所行动,积极探求生存、壮大之路,其中,必须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析数字出版的问题和不足,挖掘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强化这些优势。 

  就数字出版生存所依赖的“土壤”——网络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碎片的信息常常过于杂乱,以致阅读者很容易产生倦怠,使得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迅速转移,很难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曾说过:“深度是隐藏的,在于文字和文字中透露的讯息和无法透露的某种意涵。”既然阅读都很难做到专注,如何挖掘隐藏的深度,如何实现高品质的阅读?因此,电子书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始终不过是消遣、娱乐之用,其阅读也只是停留在快餐式阅读阶段。 

  就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来说,则存在设计过度的问题,往往专注于形式上的创新、视觉上的体验,而忽视了质量的把关、内容的提升,对产品细节没有作全面的考虑。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益于从业者技术水平的优势,其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也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但是却相对缺少对传统出版优秀编辑理念的继承。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网上流传的东西有太多的“复制”与“粘贴”,且不加考证,一旦最初的“母版”错误,以讹传讹的可能性就极大,而中间传播环节的添油加醋则越发让人难以判断自己所看到的是否准确。更有部分数字出版商为了缩短制作周期,不加编校,使得各种语言混乱、缺乏逻辑的劣质产品明目张胆地走到了读者面前。且不说无法进一步字斟句酌地理解和回味,连最基本的文字都经不起仔细推敲,漏洞百出,如何让读者信任? 

  其二,部分数字出版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不惜提供存在导向问题的作品,或者低俗的、跟风的内容,这些对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今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公告,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的“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第一批被牵涉其中的网站就包括20多家网络文学网站,这些网站正是很多内容低劣的电子书的源头。 

  正因为这些混杂其中的垃圾内容,良莠不齐的数字出版目前还无法得到很多读者的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也不足以完全取代传统出版物。而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传统出版业的优势之所在,是传统出版业需要坚守和强化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要以内容为王,以质量为王。 

  出版业的核心是内容,打造有内容、有灵魂的图书产品以吸引读者,是传统出版社必须坚守的阵地。出版社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不能只看重经济指标,只抓规模增长,更应该注重图书质量的提高。只有坚守有价值的内容,保证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出精品、出好书,才会有实现图书价值的可能——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加强自身竞争力,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抓质量、重内容的过程中,编辑是主要的灵魂。一个专业的传统出版编辑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培养形成的,包括对政策方向的把握、对知识逻辑的判断和对文字规范的掌握等,都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提升。传统出版的编辑加工流程也较为成熟,方式较为单一,应对各种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性。与之相比,很多数字出版物目前一方面专业编辑的参与度不够,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产品形式各有特点,涉及不同的技术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再加上尚缺乏严格、规范的针对数字出版的准则和质量考核体系,自然容易使内容质量成为其薄弱环节。

  有很多人将以客户(读者)为中心视为数字出版的优势,但这主要就产品的选择范围之广而言,其实,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客户中心论”,只是侧重点不同,满足客户的需求不同。传统出版只有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不论是精神内涵上还是文字细节上,都努力让读者满意、信任,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为这种高质量的内容、文化艺术品位,很难简单地复制,简单地数字化。 

  总的来说,不论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从业人员都大可不必盲目自信或过度悲观。只有走学习型编辑之路,大量吸收行业信息和来自读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改进工作,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图书产品。

[时间:2014-05-13  作者:冯静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