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传统制造业退出的三个样本

制造业

  据市经信委消息,32家企业因“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将退出北京。退出企业有的将在提高工艺水平后异地发展,有的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而彻底关张。这些企业将分别获得50万-300万元不等的奖励资金,市经信委官方网站正对2014年第二批调整退出工业企业奖励资金额度进行公示。根据规定,重点清退的七个行业包括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小铸造、小印染、电镀及平板玻璃。张伯旭透露,今年将累计调整退出500家污染企业。

  日前,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做客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时透露, 北京产业调整退出路径逐渐细化。把一般性制造环节调整出去,如铸造、锻造、电镀、烧结砖、防水卷材、小家具这六大行业要逐步退出。北京商报记者随即走访了北京市石材、铸造、电镀等相关行业数十家企业,从中挑选了三个企业样本,他们各自调整路径不尽相同,面临的问题各异。与企业的直接对话中,在调整退出的大方向下相关生产企业具体操作如何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剖析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与对接的关键。

  西直河石材市场商户:

  打“小算盘”寻新址

  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石材行业产值突破40亿元,近几年,“疯狂的石头”更是一路高歌,产值加速上涨的同时,也为北京的环境污染“加码”。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位于北京东五环,是一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露天大型石材交易集散地。由于石材加工是重要污染源,在京津冀规划大的版图中,西直河石材市场在众多准备撤出北京的市场中首当其冲。

  “搬迁?没听说,你还是跟别人打听打听吧。”上周末,北京商报记者来到西直河石材市场。当被问及市场搬迁的消息时,这里的很多商户都讳莫如深。记者沿着石材市场一侧逐户寻找可以接受采访的对象时,几十家商户几乎都以“不方便”或“不知道”为由回避。一家专卖吊装石材起重设备的老板悄悄告诉记者,其实这里的商户心里都有“小算盘”,有的原本就是西直河村本地的村民,在市场中拥有几个门面房,靠吃房租生活;有的是对拆迁问题感觉敏感,怕自己说过的话被登了报纸“惹麻烦”。

  在销售区大多数门脸前,都摆放有各式由石材加工而成的艺术品,美女、石狮子、假山、迎宾石等,每一个成品,都会或多或少地展示出一个企业的能力水平。尽管在销售区并没有加工项目,但路中飞驰而过的各种货车,仍然带起扬尘,路人需要不时掩面经过。

  在一家几乎被石材艺术品淹没的门脸前,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蜿蜒小路找到门脸的大门。一位中年女士端坐在展厅,这位女士叫彭金川,是河北省曲阳县中佐石材雕刻有限公司在北京西直河市场销售中心的负责人。通过与彭金川的交流得知,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和销售石材艺术品的企业,给北京很多学校、大公司制作过迎宾石和石狮子,企业来北京十几年,在西直河这家销售点是三年前刚刚确定的,门脸是个小楼,一层做产品展示,二层当做洽谈区,门脸光装修就花了30多万元。

  大约一年前,西直河村里贴出了盖着政府章的动迁通知,说石材市场会在今年“五一”左右迁走,但外迁主要指位于五环外的石材加工地,她所在的集中销售区并不在动迁范围,但商户们心里都清楚,大家最终都迁走只是早晚的事,而且即使销售区保留下来,附近没有加工区,生意也会大受影响。

  跟其他商户一样,彭金川看重的是西直河在石材加工方面的规模优势,在北京的销售订单中,超过八成订单来自进店零散客户,搬到毫无石材加工历史的地方,便意味着这些零散客户的流失。为了应对有朝一日零散客户数量锐减,企业设计了网页,增加了网上下单的销售渠道,但石材艺术品生产是必须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谈合作的生意,材料稍有不同,作品就会大相径庭,所以网上下单的零散客户少之又少。

  宋亚勋是这家企业的艺术总监,也是曲阳县工艺美术学会的会长,当地的政协委员。他说,石材加工是曲阳县的支柱产业,过去工人靠双手加工石材,粉尘不大,现在机器解放了双手,虽然产品大增,但漫天的扬尘经常让人睁不开双眼,当地有不少肺尘病患者,因此他举双手支持三地共同做的环境治理。据宋亚勋反映,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在周边寻找合适的销售点,但短期内还很难找到一个能达到西直河石材市场的水平,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交通产业基地规模。“我们希望石材行业协会尽快出面,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等拆迁的时候,能让政府、房主和企业三方坐在一起洽谈补偿款的问题,尽量将商户的损失降到最小。”宋亚勋说。

  万瑞朗精密铸造:

  直接退出

  铸造行业是这次北京要调整退出的六个制造业行业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北京还有300多家企业,随着企业陆续外迁,现在只剩下百十家了,大都在郊区县,产值只有十几亿元。

  张国梁在北京怀柔区经营的北京万瑞朗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典型的金属铸造及加工企业,正是此次政府调整退出的行业之一。张国梁说之前在报纸、网上看到过未来政府要把铸造、电镀等一些行业逐渐调整退出,现在公司还没有接到正式的通知,如果政府要迁走的话,可能就直接把厂子关掉了。“迁到河北、天津,还需要找土地,跟当地政府打交道,而且铸造也不是外地很欢迎的行业,不少员工都是北京人,跟过去不现实,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不想再跑到外地折腾了。”

  “在北京这七八年来,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个行业还有谁拿到过地,想我们工厂还是2004年拿到的地,最近这几年在北京想干铸造只有出去干,想在北京找到地基本不可能,而且土地成本也不是目前这个行业所能承受的。”

  “铸造这个行业周期也比较长,一个新产品光试用期就有三个月,还不讲设计、销售,而且产品更新也比较慢,因此可以让我有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现在铸造厂只占张国梁投资的1/3左右,他的主要投资在餐饮方面,消费市场稳定,与铸造行难以做大、周期长相比,更好做一些,而且发展前景更好,餐饮也属于服务业,不必担心外迁等问题。

  北京地价较高,铸造企业的地都是很久之前拿到的,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最有价值的不是工厂、产品,而是所占用的地块,一些企业迁到河北,可能并不是自身确实需要迁走,而是可以把之前的地块进行转让,这往往比企业干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赚的钱都多,将来如果把工厂关停的话,张国梁说他也会把土地转让。

  据张国梁介绍,2008年前工厂规模最大时可达100人,年销售3000万元左右,2008年新劳动法公布后,劳动纠纷明显多了不少,加上用工成本每年都在攀升,如2004年一个工人成本在1500元/月,现在已涨至5000元/月,很多企业都在缩减规模,有不少认识的同行也迁到河北、天津去了,那里用工成本比较低,现在工厂大概还有30人左右,年销售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

  “现在一些大的订单已经不怎么接了,一般越是大的订单越没有什么利润,反而是中小订单,由于量小,价格相对高点,还可以赚点钱。”张国梁说。一位铸造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做铸造这个行业,一般企业很难做大,除非你有国外的大集团订单或者长期和国企、央企有合作,不然做到几千万的规模就差不多到头了。北京市铸锻行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据她介绍,以铸锻行业为例,2006年北京还有300多家企业,现在只剩下百十家了,大都在郊区县。

  天海南郊电镀厂:

  可能转型从事机器加工、库房

  电镀也是此次面临调整退出的行业之一,据了解,目前北京具有营业执照的较大电镀企业大概有十几家,一些工业园区里面也有一些较小的电镀加工企业,从事电镀企业的数量有几十家,产值大概在2亿-3亿元左右。

  北京天海南郊电镀厂与铸造企业面临一样的情况。这家企业创建于1997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西庄村,目前已成为北京地区电镀行业内规模最大、镀种最全的厂家。

  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电镀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此前听到一些关于电镀行业也将调整退出北京的消息,现在还没有收到正式的通知,至于将来迁到河北还是干其他的现在还在考虑中,不过转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北京天海南郊电镀厂夏经理说。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样一家即将面临外迁或转型的企业曾获得了诸多荣誉,1999-2000年度电镀行业优秀企业、2001-2002年度电镀行业优秀企业、守信企业、节水型单位等等。夏经理介绍称,现在这个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公司,一种是根本就没有营业执照,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不处理,就是所谓的黑企业;第二种,有营业执照,但是为了节省成本,生产的过程中可能排放污水不达标;第三种就是类似我们这种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现在的各项要求。

  但调整退出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在这些企业上有所不同,一些黑企业或者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让他们关停、外迁有合理性,但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要关停、迁走仍需谨慎,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具体情况。

  从目前看迁到河北还不太现实,公司员工意愿要考虑在内,而且迁过去客户基本也可能流失,现在我们电镀一个模具可能只要50秒,公司搬到河北去时间成本过高,可能很难实现盈利。公司的营业执照是北京的,根据规定只能在原址重建,不能进行扩建、移建,如果公司搬到河北,等于说营业执照就已作废。从目前看,未来公司转型从事机器加工、库房可能性更大一些。

  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基于电镀的门槛并不高,伴随关停及外迁,很有可能在市场的需要下催生一些黑企业,这样反而得不偿失。而且外迁可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电镀企业会产生污染,企业搬到河北同样会造成空气污染,治标但并不治本。夏经理也称,如果想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政府可以提高准入门槛,把各项环保、能耗指标进行调整,这样符合条件的可以留下来,把一些确实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的关掉,既可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也不用担心因为企业迁走、关停而引发小作坊、黑企业屡禁不止。

  专家建议

  调整退出应避免“一刀切”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像电镀、铸造这些行业国外也有,只不过可能别人的各项标准比我国都更加严格,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提高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技术水平,进而达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讲,生产、销售最好在一个地方,这样可以节省物流成本、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如果用行政手段进行分割,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也没有体现出市场自身配置资源的作用。”陈及说。

  虽然政府已经明确了哪些行业要调整退出,但是目前应该还只是一个初期的方案,2015年底前可能还会有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出台,相信政府对一些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企业还是会给予充分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确实会对已经形成产业集散地的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在政策设计方面不一定需要行政强制手段去将高能耗企业从北京驱赶出去,而是采用经济手段让企业提高环保成本。“北京可以制定一系列环保要求,在规定企业必须达标的同时,企业会自动进行转型升级,如果由于成本大幅提高企业无力承担,企业会有意识地选择搬迁到相比北京地价和人力成本更低、环保要求更少的地方,以寻求出路。”江飞涛说。

  江飞涛同时提到,政府在环保水平提升的过程当中可以给予企业几种选择,比如搬迁的企业可获得一定资金补偿,不搬迁的企业在转变生产方式、成本上升时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在陈及看来,北京的目的是减少污染、疏解城市功能,如果这些企业仅仅迁移到河北,还是会产生污染,只不过不在北京而已,但是京津冀在地域上是密切相关的,最终这些污染也会影响北京,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强调联防联控的原因。

[时间:2014-05-06  来源:北京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