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网页、“电子书”等新型阅读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纸质图书的地位。
在夹缝中生存的书店、图书馆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成了中老年读者的专场。
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置一杯茶于书桌,静静地细品一本好书是否还具有意义?或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高校】
“电子书”取代传统纸质图书
“谁现在还去书店买书啊,都OUT(落后)了。”
“想看书,直接在网上下载电子版就行了。买纸质书,又麻烦又浪费钱。”
“如果真想看纸质的图书,我都是在网上购买。大部分书还有折扣。”
4月19日上午,东方今报记者就“你现在还去书店买书吗?”这一问题,在商丘师范学院新校区进行了随机采访。受访的20名同学中,只有3名同学回复,偶尔会到书店看书或购买专业方面的书籍。其余17名同学中,12名同学称:现在习惯用手机下载感兴趣的电子书阅读,遇到特别想要珍藏的书才会通过网络平台购买;5名同学则坦言:除了学校发的教材,基本上不看其他书籍。
随后,记者走进该校图书馆,图书馆里摆满了形形色色的书籍,每层楼还配备有供学生读书的桌椅。然而,当天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让桌椅板凳们倍感“寂寞”。
“考试时期,来图书馆看书的人会相对多一些。”一名正在看书的女同学告诉记者,她的舍友们周末都忙着外出兼职,平时没课也是待在宿舍里用电脑上网,很少有人来图书馆。
【书店】
中老年读者的专场
2008年4月,商丘市图书大厦在该市凯旋路建成营业。作为曾经豫鲁苏皖四省最大的书店,它的生存与发展备受关注。
4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商丘市图书大厦。与2008年刚营业时的繁荣景象相比,如今的图书大厦却是相当冷清,店内的工作人员和几名中老年读者,给这座书店增添了些许人气儿。
“退休了在家里闲着没事,就来这里看看书,远离外界嘈杂获取短暂的清静。”正在读古典名著的张军(化名)小声告诉记者,平时书店来的都是中老年人,周末时一些中小学生也会来看书。
记者还发现,来逛书店的除了中老年人,也有一些年轻人。但这些来书店的年轻人不是来看书的,而是来购买专业类的图书。
李林是一名网站维护人员。“专业类的内容在网上找起来不方便,准确率也不高,而且不易翻看。所以我经常会来正规书店挑选,毕竟正规出版的纸质图书还是比较权威的。”李林说。
干装修的王信华父子也在装饰设计类的书架前来回翻看。“干装修这一行就必须了解最新的装修风格,我们有空就会来书店,看到满意的书拿回去研究,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商丘市图书大厦副店长张继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08年,书店刚建起时,前来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随着网络销售平台的兴起,对全国的书店都造成不小的打击,很多小书店无奈关闭。
“2009年到2010年可以说是我们最低谷的时期,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每年亏损上百万。”张继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店内的图书销售情况虽稍有好转,但仍不乐观。销售量有限加之书籍被损严重,图书销售利润也仅能维持日常的基本开支。
张继刚总结,前来书店的主要顾客群分为三类:一是中小学生;二是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三是专业性强的行业工作者。大学生基本上都不来书店买书,网络购书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
“商丘作为浙豫书店联盟的试点之一,现在我们店的有效书籍品种已经从1万种增加到3万余种。”张继刚说,作为商丘市唯一的一家正规书店,他们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张继刚透露,商丘市图书大厦下一步的计划是:让“电子书”进入店内,形成一个网络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智能化书店,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学者】
书籍是一双无形的翅膀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1年,在18~70周岁的成年国民中,中国每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成年人不爱读书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人为什么读书?又该如何读书?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博士、教授李可亭和东方今报记者浅谈了读书的意义。
“有理想的人才有翅膀。没有翅膀的人飞不起,更飞不高。”李可亭说,书籍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双无形的翅膀。人如果不读书,只能算是活着,人只有读书后,才能算是生活。有了生活后才有思想,继而才会有理想。
李可亭认为,读书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积累知识。读书还可以增长见识,擦亮人们的眼睛,让人们看得更远,思想领悟得更深刻。
“书读多了,意气自然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让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和内涵。”李可亭说,在如今人与社会都普遍浮躁的时代,读书便是滤除浮躁的一剂良药。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阅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李可亭认为,在电子书等网络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网络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多样性,人们应该重视它们的存在。但是在网络上所看内容的来源并不一定正规,内容准确度真假难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阅读是为了消遣时间,了解一些资讯,可
浏览非纸质的网页。但是,如果要作为依据和学术类的参考,尽量还是翻看具有权威性的纸质类书籍。
“人们都要学会挤时间读书,每时每刻要对读书有一种向往,一份热情。只有这样,当你拿起一本书阅读时,内心才会生发出一种快乐和幸福感。”李可亭如此评价读书的乐趣。那么,人们该如何读书呢?李可亭教授结合自身体会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坚持长期不断地读书,让读书成为吃饭那样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
其次,读书切忌“囫囵吞枣”,一定要常做读书札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人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所看的内容做好详细的记录,将打动自己的片段抄写下来,标注具体的书籍和页码,已便日后查看和运用。读完书后还要“小试牛刀”,要尝试着自己去写一些文章,并投寄给杂志社等出版单位。不要在乎是否被刊发,最主要的是享受创作文章的过程,并将其当成一种锻炼。
一个月买一本书,不要贪多。如果能将买的书认真地阅读完,并从中得以收获,就达到了读书的效果。读书是一个过程,人们如果将买书看书的习惯保持到就业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到老时即使不能称自己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起码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读书人。
[时间:2014-04-23 来源:东方今报(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