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

文化产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即把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并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将发展重点转向转型升级。这是4月12日在京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4年《文化蓝皮书》)中作出的判断。

  以市场取向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写,针对我国文化产业“换挡期”给出了政策建议:以市场取向的改革释放发展的红利。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和要求,首先,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从内容原创环节入手,打通和理顺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其次,建立符合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的现代文化管理体制;再次,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各项制度安排,并及时转换政策体系。

  蓝皮书认为,《决定》的改革思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相当于“换挡”。转换动力机制需要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而降低发展速度则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使产业发展“回归常态”。“换挡期”是一个转型期,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发展速度的“放缓”,而是要通过动力机制的转换,确立新的发展坐标,发现新的发展机遇。要将改革盘活的产业存量和政策创造出来的产业增量转变成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和相关产业部门生产性服务需求的真实的增长;要使文化产业融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内容提供依然是最薄弱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文化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内容提供,而在内容提供环节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国有文化企业,尽管已经转企改制,但离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较大差距。蓝皮书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脱离传统的“主管主办”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没有解决如何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利用资本的力量引导内容生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政府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合乎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等问题。

  蓝皮书显示,从资产分布看,我国文化产业各类别中存在一枝独大的情况——文化生产服务类别占据了整个文化产业资产的1/3。从资产合计比重分布来看,文化生产服务类别比重最大,达到33.99%;而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生产性文化服务、文化装备制造、文化消费终端制造都低于平均值16.01%。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文化内容生产类别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六大类别中最低的,而文化传播渠道类别排名第二,这表明文化再生产内部的结构性差异较大。

  行业投资增幅轻微下滑

  受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调整的影响,2012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的投资增长迅速,呈现翻倍增长;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出现投资增幅轻微下滑迹象,增幅为-4.41%。在涉及无形资产投资的6个行业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的投资增幅比较明显,2012年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无形资产投资增幅为-4.75%。

  蓝皮书指出,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进入门槛虽然在逐步放宽,但除了音像制品、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外,社会资本的进入依然存在不小的阻力,投资增幅相对较窄。2012年新闻出版发行服务行业投资规模为1265.78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69.35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32.94亿元,无形资产投资1163.49亿元。与2011年相比,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1.83亿元;由于个别报纸期刊在2012年被撤销或停办,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出现小幅度下滑。

[时间:2014-04-17  作者:孙海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