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三地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如何推动三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协同发展,真正实现“1+1>2”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日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李春良接受了记者专访。
作为挂牌不久的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负责人,李春良深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要实现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协同发展,需要机制的完善,更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释放文化消费的巨大活力。需要统筹规划区域发展布局,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政策、规划和项目对接,共同推进区域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资源整合、产业升级转型,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监管有效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体系。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李春良认为,区域的协同发展,需要个体与区域的规划进行衔接,不仅要考虑如何使个体城市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还需要以区域背景为前提进行规划,实现共赢局面。李春良坦言,应鼓励二线城市承接一线城市的产业转移,提升当地产业附加值;要打破原有行政格局的分割,让区域内文化资源实现更有效的配置。
“三地可以合力推进区域性文化创意园区联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协作,分享各地理念和研究成果。”李春良认为,这样可以争取通过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在京津冀区域内聚集起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外包基地及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文化内容供应链”和“文化创意商品集散地”。
李春良说,首先要协调三地出版和影视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要根据三地园区不同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整体推进、统筹规划,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鼓励、支持园区互相设立分园或分支机构,互相开放、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其次要共同规划京津冀三地印刷产业布局。”李春良认为,北京重点发展印刷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快发展数字印刷、特色印刷、绿色印刷等业态,压缩减少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对拟转迁到河北或天津的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三地经会商可以共同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并探索三地绿色印刷的一体化推进。
李春良还希望,借助北京媒体资源丰富的特点,对三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地、园区和外景拍摄地等进行统一宣传推介、深度整合开发,促进影视旅游发展。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产业如何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新课题、大课题。李春良认为,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空间结构。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就要破除封闭意识,进一步开放市场,营造竞争合作氛围。
李春良表示,要支持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跨省市投资协调机制,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由于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文化在发展中是不均衡的。因此,要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必须尽量在政策、资本、人才、管理、运作等方面坦诚相见、尽心合作。”李春良认为,要综合考量三地功能定位、地理交通、资源禀赋等因素,促进三地新闻出版影视产业优化结构、完善布局、拓展功能。
他认为,通过与天津、河北两地充分沟通,筹建如“亦庄、廊坊、武清广播影视集聚区”“廊坊北三县印刷产业区”等新的集聚地,可以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共建共享区域信息平台
李春良认为,京津冀间文化产业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重视与信息产业的衔接。他希望三地共同建设数字出版云平台,整合天津、北京两地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资源,打造京津冀数字出版“航母”。
李春良表示,可以借助三地展会多的特点,推动京津冀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加快发展。“如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图书节、中国国际新闻出版装备博览会、首都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地区出版物订货会、互联网电视产业论坛等大型会展为平台,轮流主办或设立分会场。”他还表示,要发挥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的地缘优势,统筹考虑面临迁址问题的西南物流中心,建设辐射京津冀三地的新闻出版现代物流聚集区。
京津冀文化资源丰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天然优势,要协同发展,就要加强管理、服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推动区域内行政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李春良说,可以以印刷委托书异地备案为试点,逐步探索简化区域跨省市行政审批手续。还可以建立区域内文化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共同打击侵权盗版、非法出版、违法乱播等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京、津、冀内容资源共享和有效整合。鼓励出版、制作机构挖掘重点题材,通过联合署名、联合出品等形式,推动地域特色书刊、影视创作。”
[时间:2014-04-09 作者:王坤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